

教育的浪漫节奏
作者: 郭静娟以前总以为,有些人获得成功是因为遇到了那个让他开窍的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偶然遇见一个高人,被点拨因而开悟,由此人生一路开挂,多么神秘,多么奇妙。时光流逝,逐渐明白,奔跑的人生路上,我们缺少的不是那充满玄机的一席话,而是背后静默的十年书时光。灵性一闪,看似只在一瞬间,其实早已酝酿良久,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破土而已。
一席话,又一席话,早已从我们面前悄然飘过了,迟钝的我们却茫然不觉,仍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打转。这是因为,高人出现了,会不会听,善不善听,关键全在背后是否有那“十年书”的铺垫。
读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艾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豁然开朗。书里有太多的话语让人醍醐灌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必须记住,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塞满物品的过程”……
而最触动我的,是“教育的节奏”那一章。怀特海先生说,教育有浪漫阶段、精准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儿童时代,属于浪漫阶段,那是对万事万物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事物对于孩子来说,又新奇又生动,其本身包含种种未经探索的可能联系,孩子懵懂地面对着若隐若现的大量内容,不知所措却又异常兴奋。到了一定年龄,才开始进入精准阶段,这个阶段代表了一种知识的积累,这个阶段,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获得其他一些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事实做出揭示和分析。至于综合运用阶段,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重新回归浪漫。由浪漫到精准再到浪漫,即由自由到训练再到自由。学习,就是这样的周而复始。而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我们逐渐具有活跃的智慧。
怀特海先生说,如果没有前期的浪漫阶段,精准阶段是不会有结果的,如果没有对事实广泛而且普遍的模糊认识,那么之后的分析会变得毫无意义。如果过早让孩子进行统一正规的训练,那么无论是兴趣还是最终的成就,结果自然是失败。因为,孩子的教育是对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骚动进行有序整理的过程,你不能对一个空白的大脑进行教育。
多么一针见血,许多问题的答案一下子就清晰了。太过急于求成的教育,还有所谓“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本质都是弄错了“浪漫”和“精准”的顺序,或者是意图跳过“浪漫阶段”直接进入“精准阶段”,这也许相当于跳过“十年书”却期待豁然开朗,其结果必然与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前不久,身边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上小学不久的孩子回家吐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作业呢,上学难道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吗?她不想上学了。多么令人震惊!学习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由不会到会,由会到运用,这多少是有点浪漫和带有成就感的。罗素在个人传记自序《我为什么活着》一文中,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相提并论。而孔子则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为什么如今在很多孩子那里,学习成了异常痛苦异常让人讨厌的事呢?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大人的问题呢?
细品一下,孔子的那句话里,还有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字:时。时,时机也。学而有“时”,习而有“时”,孔子所说的这个“时”,也许就是教育的自然节奏吧。儿童阶段,本该是浪漫阶段,它的特点是兴奋,是无序,是好奇,是大量的观察和吸收,是更好地发现兴趣,如果跳过这自由发展的浪漫阶段直接进入到精准的训练,很有可能导致兴趣缺失,也可能会在后来的自觉探索阶段因视野的狭窄而难以建立秩序。
有人说,童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因为,童年是我们欢乐的秘密花园,是我们自由探索的自在时光,是我们无忧无虑的浪漫基地。那些出于好奇四处闲逛遇见的趣事和糗事,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光阴里变成创意满满的灵光一闪。现在,很多父母因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不知不觉中把浪漫的童年变成了精准量化的知识库。在本该最浪漫的自由时光提前使之精准化,孩子起跑时可能确实是快了一些,但放到漫长的一生,他们却可能会因此而动力不足。不要忘记,有时,教育是具有滞后性效果的啊。
书中有一句话格外耐人寻味。“在教师的意识里,孩子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给了他通往璀璨星空的自由之路。”孩子确实需要我们引领向前,身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仔细反思一下,目前我们认真所做的一切,究竟是让孩子看清楚一颗星,还是把他领上了通往璀璨星空的自由之路。
我们成人的学习之路也是一样的。
生活忙碌,时间宝贵,我们常常急于求成,希望快点看到成果,以致不舍得花时间做好“自由学习”这个铺垫。在这点上,阅读和表达表现得更为明显。写作表达,是一种寻找,倘若没有丰厚的阅读作为底子,寻找不过是一种虚无的技巧而已。
作家李元胜有一首小诗《旅行》,很是让人喜欢:我经常站在书架前犹豫/就像置身于庞大的巴士车站/每辆巴士都会把我带走/而终点从未明确/我经历过多少次出发/在很多层不同的世界/每辆车,都可以装下无限多的乘客/这样的旅行是多么辽阔啊。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安静下来,在书架前成为那个爱上独自旅行的人,在独属于自己的浪漫旅程之中,从容而快乐地“乱翻书”,等待着智慧来敲门。
编辑 东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