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塞山前”

作者: 韩希明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翻飞,桃花飘落,花瓣随波而下,此时,鳜鱼正肥美。渔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在水边垂钓。风有点大?雨有点急?没事,过一会儿,一定会收获颇丰,此刻还不想收竿回家。

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对自由的由衷向往,他把平常的生活写得清新唯美,他追求的是淡泊宁静。这首诗一出,就成为经典,作者描绘的画面,无数文人反复吟诵,反复引用;这首诗的情调,熏陶了多少后人。

这首诗是一幅色彩淡雅的图画:烟雨蒙蒙,桃红柳绿,诗意浓郁。水墨洇晕的山色背景映衬下,如雪的白鹭,粉色的桃花,清澈的水流,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整个色调柔和、宁静,可以让人放松,可以让人沉静下来。急雨被风裹挟着,打在斗笠上,沙沙沙,沙沙沙,听起来也是非常减压。这个场景动静相宜,整体宁静淡雅的基调之下,有奋飞的白鹭,有飘飞的落花,有风,有雨,有汩汩流淌的春水。如果事情太多觉得心累,如果平常的环境有点嘈杂,如果眼睛有点干涩,在这样的图画里多待一会儿,看看,听听,发发呆,身心都能得到舒缓,能够得到休息。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妙的空间,同时,这还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时刻:钓鱼,本身是一种征服,钓者在鱼钩上穿好钓饵,把香喷喷的饵料撒在水里,精心布置一个场域,然后静静等待鱼儿上钩,鱼儿被钓出水面的时候,宣告一个小小的胜利。一次次重新开始,一次次布局,一次次期待,一次次满足自己的操控感,如此循环往复。生活不能预演,但是在钓鱼时却能一次次体验成功和满足,刮风了就吹点风,下雨了就淋点雨,有什么比这样即时满足期待更快乐的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到达诗人营造的这样的意境,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塞山前”,每个人都曾想要短暂的“不须归”。于是,老大的一个人了,想看看儿童动画片;或者想在厕所里多待一会儿;想在浴室里引吭高歌,淋浴时不想出来,温热的水从头淋到脚是多么放松啊,这样的时间,延长一分钟吧,延长五分钟吧……这是修复,这是疗愈,这也是心理建设的一个程序啊,作为当事人不要有负罪感,作为家长,就稍稍宽容一点,让孩子“活回去”一会儿吧。

编后:人类的生存,身心的健康,孩子的成长,有一些自然的铁律在起作用。有时候,我们仅仅意识到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功利心太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些内在的要求,而心理的、生理的刚性需求,有时候又偏偏以道德悖逆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懒惰、拖延等。从真正人性的角度,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尊重他们的每一个生理表现形式吧,这才是爱。

编辑 木木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