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四十把钥匙和一群人
作者: 行走的鱼坚守十九年的承诺
于文英是江苏淮安人,童年时,家庭突遭变故,她便跟姐姐来到湖北黄石铁山,投靠在这里生活的伯伯一家。长大后,她在大冶铁矿上班,并在铁山建设路社区结婚生子。
2006年的一天,好友詹霞找到于文英,称需要去一趟南京的儿子家,但放心不下母亲,想拜托于文英帮忙照顾一段时间。詹霞的母亲叫张美玉,年近八旬,曾多次中风,身边离不开人。
面对好友的请求,于文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从那以后,由于詹霞经常去南京照顾孙子,于文英便替她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老人病了,于文英守在她身边,晚上还和老人同睡一张床,以便随叫随到。后来,詹霞干脆将家里的备用钥匙交给于文英,她成了张美玉家里的常客,帮助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老人对她越发依赖,对她的称呼由开始的“小于”变成了“姑娘”。在当地方言中,姑娘有女儿的意思。于文英知道,老人已经把她当女儿看了。
慢慢地,张美玉跟于文英的感情越来越深,一天没见到她,心里便空落落的。于文英对老人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女儿,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这句承诺,她坚守了整整十九年。
2009年,于文英退休,就此沉下心来,照顾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她前往家中帮忙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子女不在身边的,于文英不定期上门探访,陪她们聊天解闷;遇到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于文英还会为老人准备粽子等美食,社区里经常看到她穿着红马甲忙碌的身影。
“把钥匙交给她,我非常放心。”80岁的老人李凤印独居多年,以前出门经常忘带钥匙,每次只能找开锁师傅,特别麻烦。知道于文英的事后,便主动将钥匙交到她的手上。“感觉有了依靠,心里一下子踏实很多,什么事都不用操心,打个电话马上就来了,比亲生女儿还要贴心。”
承载信任的钥匙
潘素惠老人和于文英是邻居,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早逝,小女儿嫁到了外地,照顾母亲的责任落在二女儿吴坚红身上。于文英和吴坚红一起长大,多年来,她只要有空就会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潘素惠失去大女儿后,整天郁郁寡欢、偷偷抹泪,心地善良的于文英便经常上门劝慰。
一次,潘素惠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卧床不起。看着吴坚红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实在忙不过来,于文英便主动将铺盖搬到她家,睡在沙发上,帮忙擦洗换药,精心照顾了三个多月。老人康复后舍不得于文英,吴坚红就给了于文英一把家门钥匙。“我不在家时,麻烦你多担待。”于文英说:“放心吧,她也是我的‘妈’,我会尽心照顾的。”
每天早上起床后,于文英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挨个给独居老人打电话问候,或者前去敲门,确认他们平安后才放心。随着对接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其中大多是独居老人,要想第一时间知道他们的状况确实很难。于文英想出了一个办法:教会老人使用微信,然后叮嘱他们,每天给她发布的朋友圈点个赞,她就重点关注那些没有“打卡”的老人。
一天早上八点,于文英照例在朋友圈发布一条信息,向老人们问候早安。她发现有一位平时准时“打卡”的独居老人一直没有点赞,就给她单独发去信息,结果迟迟得不到回复。于文英隐隐感觉到了不对劲,赶紧乘车前去查看究竟。来到老人家门前,敲门没有任何反应。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赶紧找来警察和开锁师傅,打开门后发现老人已经安然去世。顷刻间,于文英流下了眼泪。此后,她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们,生怕因为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而留下遗憾。
于文英照顾老人的事迹传开后,大家都知道社区里有一位热心肠的银龄志愿者,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自家钥匙交到于文英手上,最多时有四十多把。她明白,一把钥匙就是一份托付,也是一份希望和责任。每当拿到一把钥匙,于文英都习惯用一根布条将它们串起来,然后在每把钥匙上绑上不同颜色的短绳子。上门的次数多了,一看钥匙上的短绳,她就知道是哪一家,从没出过差错。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别人家都有女儿,你整天替人尽孝图个啥?”对于文英整天往社区老人家跑,老伴徐长良一开始颇有些不满。于文英不仅没有在意,反而动员老伴跟自己一起照顾老人。
一个冬天的夜晚,于文英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称家里没电了,又黑又冷,她立即赶了过去。老人冷得直哆嗦,并开始咳嗽。于文英急得六神无主。她突然想起老伴来,他原是大冶铁矿一名井下电工。于是,她给老伴打了个电话。
很快,徐长良提着工具箱来了,一检查,原来是跳闸了,不到十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此后,老人们有家电出了小问题,都会请他上门帮忙。渐渐地,他成了老人们眼里的专家,被捧成了“香饽饽”。徐长良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主动加入助老公益活动中,逐渐成为社区助老的中坚力量。
72岁的李湘兰从大冶铁矿退休后,负责社区退休干部的联络工作。一次,她看到于文英浑身湿透,觉得很奇怪。原来,于文英帮一位老人洗澡后,累得出了一身汗。李湘兰十分感动,主动找到于文英,向她讨教服务老人的经验,要求分几位老人给她照顾。此外,她还积极奔走,向身边人宣传服务老人的公益活动。于文英的事迹被报道后,要求跟她一起照顾老人的人越来越多,她顺势而为,于2022年9月牵头成立了社区“红马甲助老志愿服务队”。
于文英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老人们也像爸妈一样“宠”着她。2024年12月31日,她被邀请前往石家庄参加由河北卫视、河北交通广播联袂打造的跨年节目《最暖的夜——2025跨年爱心盛典》。得知这一消息后,88岁的金殿芳奶奶拿出一条精心保存的针织围巾,交到她手中,反复叮嘱她要注意保暖。事后她才得知,这条围巾是金殿英的孙女亲手为她织的,她一直舍不得用。
在于文英的带动下,铁山区先后有三百多名志愿者加入“红马甲助老志愿服务队”,绝大多数是低龄老人。每天,她们在社区的楼群中穿梭,身上的红色马甲格外显眼,像一簇簇火苗,虽然微小,却温暖着老人们的心。
有人问于文英,这么多年义务帮助老人,到底图什么?她说,小时候没享受到父母的爱,现在老了,有这么多“爸妈”宠着,哪家做点好吃的都会给她留一份;天气转凉了,“妈妈”们都会提醒她多穿点,一个人同时收获那么多的爱,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呢?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许宵雪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