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巷深处走进故乡

作者: 刘昌宇

童年和故乡,历来是人们歌之咏之的母题。散文集《小巷深处》以童年往事串联起对故乡的温馨回忆,在纸短情长般的书写中,真切呈现出尘世间的温暖与感动。

作者的故乡是江南一个临江的小镇,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秦代起便开始建制,至今还留存着不少人文古迹,传颂着优美的民间传说。鲁肃堤、诸葛井、马良湖、关云长当年渡河赴会的碧津渡……历经千年的风霜,无声地叙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久远,这也因此成为作者笔下最引以为傲的人文风景。

全书由十四篇泛着泥土气息的散文连缀成章。儿时的欢歌,少年时的笑语,无不穿过岁月的甬道,激荡在作者的心头:年少时的游戏,依然是那么活泼而欢快,玩伴们矫健的身影,至今还萦绕在他的眼际。而故乡的美食,依旧醇香清爽芬芳扑鼻,长久地慰藉着他的心灵……印象最深的是小巷深处上演的那些最寻常、最普通的百姓故事。那窄窄长长的小巷,宛若一个缤纷多彩的舞台,三教九流的诸色人等,每天忙碌而充实地穿行于此。小巷更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大世界,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普罗大众的悲欢离合,都汇成了一场场生动的交响,随着光阴的流转,谱成了一曲坚韧执着的生命乐章。

小巷,有着丰富的意象。它是共情共鸣的“心”桥,亦是同频共振的情感纽带。它一头连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叙说着作者年幼时与孩童们追逐游玩的快乐;另一头连着朝思暮想的故乡,娓娓道来对故乡人故乡事的敬慕。往来奔波的补锅匠,走村串户的阉鸡客,肩扛凳子的磨刀汉,卖刷把的老奶奶……他们为了生活,坚忍负重,只管往前走,穿过逼仄的小巷,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广阔的生活。

“傍河而建的高高的吊脚楼,河里停泊的如舰艇般伟岸的毛板船,以及逶迤江面数十里的竹木排,还有麻石街上挨挨挤挤的店铺,经年香烟缭绕的九宫十八庙,热闹的大码头……”作者笔下的故乡,泛着清清淡淡的美,小巷也早已成为故乡的代名词,成为心灵的坐标,为静谧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暖的亮色。

在忆童年思故乡的讲述中,作者深切表达出对故乡风土与人情的依依怀恋。书中,他详细描写了与糖人爷爷、蚕豆阿婆、戏院坤三、挑水的阿春等人之间的故事,还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众多底层百姓的众生相,热情好客的剃头匠,风趣幽默的曹老师,水性极好却意外溺水河中的海伢子,自尊自爱的更夫老王……他们是平凡的故乡人,凭着自己的心性和硬气,硬是活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故乡人的日常起居和爱恨情仇,在作者的倾情描摹下,一点一滴展现出来,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历史传承和一个时代的记忆,为现今的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的窗。它通过一个个温柔怀旧的童年故事,呈现出时代洪流下普通劳动人民的命运变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水乡古镇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令人怀念的童年及成长路上的点滴温存。

《小巷深处》是致敬童年与故乡的歌咏,每一次深情吟唱,总在情浓意浓时响起……

编辑 周晓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