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虽远,“莫愁”可至

作者: 青辰

收到新一期《莫愁》杂志的那一刻,我习惯性翻开目录,飞速找到印有自己名字的那一行,笑意丝丝蔓蔓爬上嘴角。蓦然惊觉,七年已过,每一次上刊我却仍如初次般欢喜与自豪,那些沉淀在铅字里的晨昏,亦如昨日再现,迎面走来。

心心念念

七年前,我辞去工作,决定专职写作。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到中年深思熟虑后,对自我深刻觉察和认知后的一次大胆尝试。因缘际会,《莫愁》杂志走进我的视野。“莫愁”,多好听的名字啊,不要忧愁,一路向暖,活出生命的光亮与温柔。

我关注《莫愁》的每一个栏目,尤其是那些传达生活美好和人性温暖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动我的心弦。我聚焦目光,锁定《莫愁》,一门心思要成为它的作者。别人看杂志,是整体浏览,吸收信息即可,而我看《莫愁》,是用纳鞋底的方法,严实细密,逐字逐段仔细推敲,揣摩每篇人物的文字风格,学习其结构。

因为迟迟掌握不到要领,我每一次投稿都像投石问路,在黑暗中觅光。对我每次热情澎湃的投稿,编辑赵莹总会回应一句“收到啦,谢谢”。接下来,我除了继续写稿,满怀憧憬与希冀。可惜,等来的是她抱歉地通知:“很遗憾,稿子没过,可以另处了。”

一次次被拒,激起我更强烈的斗志。既然人物栏目文章上不了,那就先上个书评或千字美文。我煞费苦心,甚至将《莫愁》上最喜欢的一篇人物文章进行了详细拆解。

那时,我的一些随笔已经陆续被别家杂志选用,但这些成绩并不能弥补我内心的缺憾。一次,和某杂志编辑闲聊时,我无意间流露出至今未上《莫愁》的失落,她大为不解:“是《莫愁》的稿费比我们杂志多吗?”“不是!”“那你为什么失落?”“说不上原因,就是心心念念。”“懂了,它是你持续向前的梦想。”

莫愁、莫愁,不要害怕,不要忧愁,坚定信念,定能如愿。我一边给自己鼓劲一边更投入地书写。那时,我像初陷恋爱的青年,在夜里辗转反侧,琢磨某个选题如何切入更合适,有时灵感突现,急忙翻身下床,打开电脑记录。上刊《莫愁》人物栏目,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心结。

第二个月,我铆足劲向《莫愁》连投四篇稿件。编辑似乎感受到了我的迫切和焦虑,那个飞雪的冬日上午,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温柔的声音天籁般从远方传来:“你的文字很好,只是主观抒情的句子太多,导致行文节奏拖沓。不要放弃,继续打磨。《莫愁》杂志注重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希望你能够挖掘平凡人物身上不平凡的亮点。”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的心底仿佛被阳光照射,充满力量。

得偿所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连续投稿三个月后,我的人物纪实稿终于要上刊《莫愁》了,而且同时上稿两篇,一篇刊登在《莫愁·智慧女性》,另一篇刊登在《智慧·时代人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收到用稿消息的那天,我痛快地喝了一杯酒,奖励自己终于成为《莫愁》的一员。对我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人生开启新篇章,更昭示着我听从内心重新择业的重大突破。

两篇文章刊出后,我看到编辑部重新为它们起了贴切而吸睛的标题《万米高空,莲花之眼》《唱首神曲“找钥匙”》。精减后的文章更流畅,清爽而简洁。我从头读到尾反复咀嚼,像品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至此,我找到了走向《莫愁》的光明通道。我每天激情四溢,开足马力,乘胜追击,几乎每个月都能发表稿件,简直是一路扬鞭跃马,快意无限。看到我写的《任性的盘子与饺子》被好几家杂志转载后,我赶紧告诉编辑,并向她道谢。她也由衷地替我高兴:“祝贺你,加油,继续努力!”

从心心念念到得偿所愿,我走了一条坚定稳健的路。作为自由撰稿人,因为高产,我开始受到当地作协关注,受邀成为当地文学内刊的编辑。2022年,我被吸纳为湖北省作协会员,并参与省作协组织的一些大型报告文学采写活动。后来,时常有向内刊投稿的文友发来私信,说我和别的编辑不同,特别热心、亲切,和我交流毫无心理负担。仔细回头想想,感觉是给《莫愁》写稿练就了我的专业自信,而《莫愁》编辑老师们对作者的呵护,以及与作者的亲密互动,更是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对人对事的态度。

一路向前

新媒体崛起迅猛,《莫愁》在排版与栏目上紧跟时代不断调整,几年间,我明显感到杂志社求变创新的决心。这是一个探索、寻找和坚定方向的过程,但《莫愁》始终像一个温暖的营地,吸引着拥有相同文学审美和理想追求的人在此相聚。?

赵莹离开《莫愁》时,将新编辑郑重推荐给我。接任的编辑热情、耐心、果决,对稿件的判断迅速、精准,改起稿来大刀阔斧、干脆利落,这样的工作风格显示出深厚的专业功底。我暗暗惊喜,书写热情再次被点燃,我又开始以每月两三篇的数量向《莫愁》投稿。“

这些年,作为《莫愁》的作者,通过采写各类人物,开阔眼界的同时,我对生活也有了更多体会和理解。受访对象们展示出让我耳目一新的人生面貌和境界,在他们身上,我不断获得力量和安慰,我在他们的故事中,安放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生而不同,不必套用统一的固定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遵循内心的召唤去生活,就一定能活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庆幸自己钟情于人物纪实的书写,也为自己赢得《莫愁》的青睐而欣慰。天涯路远,莫愁可至。遥想最初《莫愁》给我的印象:传达美好,予人温暖。如今,我也在用文字向更多人传递美好与温暖,获得这样的传承力量,对我来说,何其幸运,何其荣幸!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相信,《莫愁》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温暖更多人的心灵。愿时光不老,梦想不变,我们一起携手前行。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