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古训映初心,家风熠熠照征程

作者: 李际昕 李昌菊

探寻百年古宅里的家风传承,于故事与训诫中,感受优良家风的力量与美。

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园区内的文化长廊,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徽州古宅格外引人注目:黛瓦白墙、雕廊画栋,通体木质、榫卯结构,处处彰显着古代徽州民间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工匠精神。这便是安徽家风展示馆。

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走进家风馆,在一块块展板、一封封家书、一则则家训中感受家风的力量。

良训传家,淳风厚德

在展馆的入口处,遒劲有力的“家风”二字映入眼帘,让人对自古至今安徽先贤及后世子孙们的家风文化充满期待。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们来到第一展示板块。康熙年间,张吴两家因院墙争执不休,身在京城的张英收到求助家书。彼时,他已官至宰相,却并未动用权力为自家谋利,回信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吴两家相继退让三尺院墙,“六尺巷”的故事自此天下闻名,谦恭礼让的家风典范成为世人称道的榜样。

明清两代近二十世,张氏家族人才辈出,这与张家历代注重家风培养分不开。“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这是张英从4个方面向子孙阐述做人做事的准则。“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人能拼命强忍非分之财,则于为官之道,思过半矣。”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为后人指出为官之道的根本。

家训家规传承优良家风。漫步至第二板块,安徽4个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规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分别为“清正廉洁包拯家训”“修身守德章氏家训”“清白家风裴氏家规”“忠孝节义余氏家规”。

绩溪章氏家族的《章氏家训》共196字,核心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此家训出自福建始祖章仔钧。1120年,其后裔章运公从浙江昌化览村来到绩溪瀛洲一带安家。本着治家良训的教导,章氏家族很快在绩溪繁衍成为名门望族。之后,章氏后人不论迁到哪里,始终恪守家训,弘扬家风。绩溪章氏后人也因此在历朝历代涌现出儒宦、儒商达百人。

“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这是对《含山式和堂裴式家规》的概括。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两千余年来,严守祖训,律己修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不断进取。据《裴氏世谱》等历史资料记载,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骏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

时至今日,裴氏后裔几乎遍布全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影响有建树的不下千人。2024年7月,裴氏后人裴善明、裴世平、裴建平代表裴氏族人,向家风馆捐赠珍贵的家训文献与艺术作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大家族的后代之所以人才济济,离不开家风家教的浸润和熏陶。正是长辈的言传身教,为子孙后代建立了良好的做人处世原则,让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等优良家风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中。

展馆的第三板块展示了数十副来自安徽黟县西递村的经典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万石家风惟孝悌,百年事业在诗书”……主题各不相同,内容涵盖人生哲理、持家理念、孝悌廉洁、家国情怀等治家格言,徽州地区的家风风采可见一斑。

国士家风,源远流长

穿越历史,我们来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感受安徽仁人志士们的侠骨柔情。

“亲爱的茶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写给妻子的一封绝命书。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之后,他又悄悄给三位亲友写了托孤信:“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铁血军人甘愿以身报国,但对家人的爱和眷恋让人动容。

1942年,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以身殉国,年仅38岁。

“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这是邓稼先远赴昆明求学时父亲对他的叮嘱,成了他一生的追求。1958年,邓稼先毅然接受领导核事业研究的艰巨任务。28年间,他隐姓埋名,全身心投入其中。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他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对祖国赤诚的爱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忠与孝的解读。

事业上倾尽全力,生活中简朴低调,邓稼先的作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女儿邓志典不到15岁就到内蒙古建设兵团当工人,吃了不少苦。邓稼先有很多办法可以把女儿接回来,但他选择了放弃。他的儿子回忆说:“我在父亲那里学到了一种平凡而安静的生活态度。”

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就在吕其明入党那一年,他的父亲吕惠生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临刑前,吕惠生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父亲对信仰的坚定追求深深感染了吕其明:“我是踏着父亲的足迹一直前行的。继承父亲的遗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祖国,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70年来,吕其明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回想起当年在油灯下向党宣誓,吕其明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创作践行入党誓词。

除此之外,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一门三杰,为革命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更是耳熟能详。小家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老一辈革命家建设和倡导的红色家风激励着后辈爱党爱国,忠于理想。

第五板块则展示了《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中华传统经典家训和家风传承典故,句句箴言体现了自古家风家教滋养人心、塑造品格的精神力量。

如今,安徽家风展示馆已经成为各省直单位廉政教育的网红打卡点。大家在家风故事中学习前人的智慧与美德,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