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先锋凌锋:医者仁心,大爱传承
作者: 一仞受父母优良家风的影响,凌锋将救死扶伤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一颗医者仁心续写着家族传奇。
2024年5月6日,一位医生在高铁上救助患急病旅客的新闻引发全网关注。当时,这位医生迅速评估病情,不到半个小时就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医生是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她曾救治在车祸中受重伤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还曾多次在公共场所救治病人。因为一次次挺身而出,她登上2024年第二季度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救死扶伤,两代人接力行医
“活着是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凌锋给出的答案是“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受益”。这是她从医以来的使命,也是父母告诉她要一生专注的事情。
1951年,凌锋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母亲王梅英是一名眼科医生,父亲刘轩亭曾任北京301医院的院长。父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美援朝时期,王梅英到了朝鲜才发现已怀有身孕,于是给女儿取名“刘双国”(凌锋曾用名),希望她延续二人的使命,从医报国。
16岁时,凌锋成为一名卫生勤务兵。她笃学不倦,1970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的保送名额。毕业后,凌锋被分配到北京301医院工作。
凌锋在父亲手下工作,更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给自己改名为凌锋,并留在了神经外科—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科室。
在工作中,凌锋感受到了父亲为医学奋不顾身的执着。在医疗改革中,即使遭受抨击指责,他也总是说“先试一试,不行再改回来”。
远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的母亲也给凌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面对众多眼科类必需品依赖进口的困境,她创新研制了一大批眼科药品和设备。汲取着父母的力量,凌锋一次次克服畏难情绪。有一次,她操作不慎,导致一名青年运动员术后瘫痪。她万分自责,但没有放弃,而是争分夺秒、沉着冷静地查找资料,同时向资深教授请教。三天后,凌锋找到了解决方案,病人重新站了起来。
“人生必经之路上,矗立着一座座高山,你怕了就会停滞不前,你不怕就能向更高处攀登。”从升为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到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个科室的主任,丰富的履历见证着凌锋的成长,也给她带来了更多挑战。
2002年,一起跨国医疗救援震动医学界。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伦敦遭遇火车脱轨事故,被英国医生鉴定为“脑死亡”。家属通过中国驻英大使馆向国内医院发起复诊求助。
凌锋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经过周密的检查,她发现,刘海若仍能自主呼吸:“这绝不是脑死亡。”但英医无动于衷,强行下了拔管弃疗的决定,凌锋顶着压力,将刘海若接回宣武医院继续治疗。
事实证明,凌锋的坚持是对的,仅仅三个月,刘海若便睁开了眼睛。
一年多后,当刘海若重新执起话筒,海外媒体惊呆了,称之为医学奇迹。凌锋听到后摇了摇头:“哪有那么多奇迹,我们只是多了一份对生命永不言弃的信念。”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凌锋专门请人题了“用心”二字,挂在办公室里,提醒自己:多一分用心,病人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
医者仁心,不遗余力做公益
凌锋强调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主张“叙事医学”,写下被病人触动的故事。凌锋表示:“医生一定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她的精神信条,也是家风传承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的延续。
无私奉献的家风,早已深深融入凌锋一家的一言一行中。凌锋的母亲退休后建起了亚太眼科医院,下乡给白内障病人免费做手术,被大家誉为“光明奶奶”。
父亲在退休后走访革命根据地,对女儿说:“新中国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你一定要替我继续帮助他们呀。”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凌锋懂得了一个道理:好的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凌锋还有一个身份—云南省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孩子们的“凌妈妈”。2005年,她将门诊改为义诊,为孤儿学校筹集了约7000万元善款,1300多个孩子因此受益。
直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孤儿学校完成历史使命,转型成为孤独症、脑瘫等残障儿童提供帮助的特教学校。
2017年,凌锋决定筹建一支“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在这之前,她必须成立一个基金会来解决开支,200万元的注册资金成了她最大的难题。
凌锋的丈夫崔建军站了出来,卖掉过世父亲留下的房产,支持妻子的公益事业。崔建军说:“房子没了能再买,人命等不起。父亲会理解我们的。”
2017年12月5日,“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顺利成立,“中国志愿医生”团队也踏上了征程,发展至今已有7600多名医生加入,为所到之处的老百姓留下了一支支长期驻守的医疗队。
2020年,凌锋在深入基层的调研中遇见了一位脊髓受损的青年患者,本可通过康复训练重新站起的他,却被困在轮椅上8年。“救人不能只救一半!”就这样,凌锋开启了新的公益项目: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家门口的康复治疗—捐建康复健康小屋。
2023年,凌锋的母亲去世,她想到了母亲生前始终牵挂小屋的建设情况,便将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送来的共计近20万元挽金投入小屋的建设中,一个小屋建在母亲出生的地方—山西洪洞县;一个建在她去世的地方—海南岛。
凌锋亲手挂上母亲的照片:“母亲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去世也要化作小屋,在另一个世界注视着每个因她而重获新生的人。”
2025年2月21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医生工作委员会在博鳌成立,担任主任委员的凌锋再度发扬“不计报酬、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带领团队在博鳌乐城开启了义诊活动。
仁心在家风中生根,在千万人身上结果。凌锋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传承了一个家庭持续近百年的从医使命。如今,凌锋虽年逾古稀,但依然奔波在治病救人的路上,一刻不肯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