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杂志,两代人的爱与成长
作者: 曹璐一本杂志,连接了两代人的阅读记忆。《婚姻与家庭》带给我们母女的是一份不畏爱的能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爱与文字一样滚烫而珍贵。
我和《婚姻与家庭》杂志的缘分,隐含着两代人的情感与记忆。高三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保持专注的备考状态,停用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电脑和电视都不允许我接触。为了公平起见,妈妈自己也戒掉了电视和手机,开始看杂志。偶尔路过她的房间,我总能看到她手里捧着《婚姻与家庭》。那时我18岁,还沉浸在各类青春文学作品中,“婚姻”与“家庭”于我而言太过遥远和陌生。
那时候,我会在笔记本里摘抄青春文学作品里的好词好句,偶尔还会挑几句经典语录作为QQ签名。而妈妈则和姨妈、朋友们分享她从《婚姻与家庭》中学到的育儿经和婚姻经营之道。在那段与互联网短暂隔绝的日子里,我和妈妈通过阅读,各自构建了不同的语言舞台。
偶尔在晚饭间隙,妈妈还会和爸爸分享杂志中的婚姻佳话,比如“你看,又有一对不惑之年的夫妻,依然保持着浪漫”。说到一半,她会小跑进卧室,拿出枕头下的《婚姻与家庭》,指着里面的内容给爸爸看。
在我的学生时代,家里很少出现“鸡飞狗跳”的场景,妈妈也从未抱怨过婆媳矛盾。直到毕业后进入婚姻,我问妈妈对婚姻有没有过抱怨或者失望,妈妈告诉我:“就像你吃什么、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最终都会体现在皮肤和身材上,如果一个人每天想好事,读正能量的内容,自然流露出美好的情绪。这样一来,身边的环境和氛围也会慢慢变好,让你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这让我想起妈妈常常捧读的《婚姻与家庭》。有时忘记订阅,她会去报刊亭买来上一期的杂志继续翻看。我问她:“这都不是最新一期了,还买来干什么?”她总是笑着说:“好的内容是不会过期的,常看常新。”
大学时,我选择了新闻专业,毕业后如愿进入与文字相关的领域工作。兜兜转转多年后,我竟然以作者的身份再次与《婚姻与家庭》重逢。通过杂志,我有幸采访了很多伉俪情深的伴侣,与他们聊婚姻和亲子关系。在这些懂得刻画爱的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紧密关联。我也把这些故事纳入自己的婚姻范本里,慢慢阅读,慢慢成长。在这个年轻人羞于谈论婚姻与家庭的时代,我属于早婚一族。作为读者,我体会到了当年妈妈的阅读感受;而站在作者的视角,我希望向更多年轻人传递“爱”的多维度意义。
这本横跨我与妈妈两代时光的杂志,在岁月的变迁中走过了40年。我们像是参与者和见证人,在这条与文字邂逅的长河里,与《婚姻与家庭》相伴,历经生命的每个重大时刻。未来,我将拥有初为人母的喜悦,也会延续妈妈当年的阅读经验,会给我的孩子讲从杂志里获取的能量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