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巷过一生
作者: 李晓在一座城里,我喜欢去老巷子里转悠。那里充满市井人声与流光溢彩,有引车卖浆的喧嚣,还有烟火人间的温馨。这一切,让一座城变得灯火可亲,让城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柔软地藏在我心田的最深处。
老城的老巷子里,有一棵黄葛树。它裸露的根须紧紧扎在巷子的老墙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幅树的浮雕。在黄葛树边,是宋哥的家。宋哥的母亲早年在城市近郊的一个村子里,以制作一手好凉面而闻名,当地人称之为“张凉面”,这是按照宋哥母亲的姓氏来命名的。当年,宋哥母亲担着凉面进城,沿街叫卖,我第一次品尝到“张凉面”。后来,宋哥的母亲跟随在城里一家企业工作的宋哥父亲进城,住进了那条充满故事的老巷子。巷子里有一家热闹的农贸市场,鸡鸭欢叫,市声鼎沸,充满生活的气息。
宋哥在城里读完高中,热爱音乐的他曾去报考音乐学院,却未能如愿。于是,他跟随从厂里提前退休的父亲,在巷子里开了一家面馆。面对整日练嗓子、弹吉他的儿子,寡言的父亲有一天终于跟他谈心了。父亲简短的话语打动了宋哥的心,他说:“儿啊,爸不干涉你的爱好,但唱歌填不饱肚子,养不活一个家。我们家有手艺,爸爸教你,学会了一辈子衣食不愁!”
宋哥结婚后,从老巷子搬出来,住进刷了白得晃眼的石灰浆墙壁的青砖小楼。后来,他们又搬了三次家,如今住在市郊一座500多平方米的独栋别墅小院里。但宋哥的父母一直坚守在老巷子里。宋哥30岁以后,就没有再跟父亲一起经营面馆。宋哥和沉默寡言的父亲之间,似乎总有一堵墙隔着。宋哥先后从事过建材、开矿、建筑等生意,逐渐完成财富积累。为了表达孝心,他给父母在城里买了一套宽敞的房子。然而,宋哥苦苦相劝父母搬进新房,老人们却住不到半年就嚷嚷着回到巷子里的老房子居住。
前年夏日的一天,宋哥被老父亲唤回。老人说:“儿啊,爸跟你商量一件事。”宋哥问:“什么事?”老人平静地回答:“后事。”宋哥这才知道,父亲因为胸痛咳嗽去做了一次体检,结果是晚期肺癌。老人有条不紊地交代着后事,最后特别嘱咐:“可别告诉你妈妈啊。”宋哥的母亲在81岁那年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记忆短暂,瞬息即逝。有时她叫宋哥的父亲为表哥,有时叫王经理,有时又突然认出来。两个月后,父亲在宋哥的陪伴下,在医院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宋哥发现了一封书信,里面是对儿孙后辈的遗言嘱托,也安排了宋哥母亲的生活护理。老父亲在信中依然放心不下:“儿啊,你不要把妈妈搬到新房子里,你就回来陪她住老房子。”宋哥遵照父亲的遗愿,一个人回到老房子里料理着老母亲的生活。
去年夏天,宋哥的母亲也追随父亲的脚步而去。老巷子里,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个门前枯坐、嘴里嘟囔不停的老太太。
老巷子的风吹来吹去,像是在来来回回寻找那些在巷子里逝去的记忆。老巷子里,还有那些修伞配锁、炒米花糖、弹棉花、磨刀、补锅补鞋、绣花的传统手艺人,他们凭着扎实的手艺在一条陋巷里默默度过一生。虽然如今好多手艺已濒临消失,但一座城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的手艺摇曳着古老的星火,让这个工业化、智能化的时代,依然保留着手工的温暖、民间的地气和匠心的搏动。
像我这样一个慢生活的追随者,很想在这样的老巷子里度过一生,因为那里有着属于我生命的真正底色。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