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担睡七人

作者: 舒春霞

照顾母亲的阿姨,这几天总发母亲睡在床沿边上的视频到家庭群里。她说:“看呀,那么大的一张床她不好好睡中间,总是挪到边上睡,真担心她掉下去。”我说:“你放心,那是童子功,掉不下去。”

母亲睡床沿边的本事,是母亲年轻时津津乐道的美谈。虽然赶不上《神雕侠侣》小龙女睡在一根绳子上的功夫,但是母亲那“一根扁担睡七人”的故事,在我们家里几代人中流传,也在她的上千学生中广为传颂。

母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十三岁才上学,明显比同龄孩子大很多。令母亲引以为豪的是,她仅仅只读了七年书,便完成大学学业。她读书的学校在县城。当时,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同乡有七个人,自然,年龄最大的母亲便是他们的“头儿”,村里的大人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她。七个孩子每次都相约着一起回乡,再一起返校。回学校需要翻两座山,有时候赶夜路不安全,就得在当地村民家寄宿一晚。

母亲说,当时的民风朴实,老百姓很善良,但因为穷,没有多余的床铺招待人。母亲很会想办法,暂时把那个老乡家的木板门卸了,两扇门拼在一起,放倒打地铺。第二天走的时候再帮人家把门装上。没有枕头怎么办?母亲看到角落里靠着一根扁担,于是把扁担当成枕头。那一晚,七个人睡在这个简易的木板床上,头枕着一根扁担,作为“头儿”的母亲,因为怕其他同学受寒,主动睡在最边上。

读书时期的母亲,睡在床沿边上守护着自己的同伴。七个同伴后来毕业了,都在各行各业颇有建树。他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几十年中你来我往,如同亲兄弟姐妹一样。

当母亲成家立业后,她依然是我们最钟爱的守护者。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挤在同一张床上,母亲怕我们掉下来,自己睡在最边上,看着母亲只有半个身子在床上,我往里挪了挪,拉着母亲靠过来。母亲说:“没事的,你妈妈睡觉有本事的,只需要一点地方就能睡着,掉不下去。”

后来,我们长大,像小燕子一样一只只飞走了,母亲又开始带她的小孙子和小外孙。虽然家里房间充裕,席梦思高级床铺也充裕,但是他们就是愿意挤在一张床上,有时蹦蹦跳跳,有时打打闹闹,有时窝在一起看书,直到吵闹声逐渐变成微弱的鼾声……母亲侧身躺在床沿边上,慈祥地笑看他们依偎在怀里。四个娃分两年参加高考,全部考上重点大学,成了当时我们县城里的头号新闻。大伙儿都笑称:“这一床上睡出了四个大学生啊!”

后来,我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了解到习惯睡床沿边上的女人的性格特点是:理性,能控制自己,具有较强的容忍力‌。‌母亲还真是这样的人,耄耋之年,由于子女和孙辈都成家立业,去了其他城市生活,她一个人住在老家。她说她习惯了,也不愿意给子女们添麻烦。一个人的生活很孤单,但是老人家从不抱怨,甚至很少跟我们打电话。她说:“你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不能总打扰你们。”母亲有小病小痛都是自己去抓药熬药,闲暇之余,还学会上网、打字,写了一本两万多字的自传。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即将迎来她的九十善寿。由于去年摔了一跤,元气大伤,加上小脑萎缩,使得聪明、大气的老母亲变得有些意识模糊了。医生说是轻度的阿尔茨海默病。她的行动不是很方便,大半时间只能卧床,但是,卧着卧着,她依然会慢慢移动,执着地移动,移到床沿边上。

编辑|张辰玥

上一篇: 春日小暖
下一篇: 春食柳芽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