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苦尽甘来

作者: 徐龙

陈皮的制作与历史溯源

陈皮是由柑橘类果实的果皮干燥而成,是中国特有的香料和传统药材,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橙皮甙、川陈皮素等,有强烈的芳香气。

柑橘类物种的原产地是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据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柑已列为贡税之物。除柑和橘外,同科属的还有柚、橙及橼等品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外皮含芳香脂腺、下方富含果胶,皮内呈海绵状的白色软皮,果肉为瓣形。而其中柑与橘的形状、大小及味道最为接近。柑皮比橘皮稍厚,颜色稍黄,纹理稍粗且味不苦。柑的果皮较厚,易剥离,因此柑最适合做陈皮。但柑类品种繁多,加之地域差异等因素,柑皮的品性有好坏差劣之别。因此并非所有柑皮都能成为陈皮。

以广东新会所产的茶枝柑为原料,制作陈皮,为上品。茶枝柑俗称大红柑,也称新会柑,果实扁圆,油身富有光泽,果肉汁多,果皮香郁。新会人在陈皮制作上形成了一套特有技艺。茶枝柑成熟时,开皮讲究刀法,剥取果皮翻出橘白,阴干或晒干。随着岁月的洗礼,果皮中所含的水分、糖分及类柠檬苦素在空气中慢慢散发,而角质层内的芳香油孢逐渐活跃,油脂的萜烯类物质及抗氧化性酚类物质不断累积,产生独特的芳香。所以,陈化三年以上才算真正的陈皮,而不足三年的则称果皮或柑皮。

新会陈皮有7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南宋年间黄姓家族的黄广汉所创。其夫人米氏自幼饱读诗书,精通药理。因巧用陈皮治愈了当时国母杨太后的乳疾,她用的陈皮被御封为“广陈皮”(繁体字中“廣”是由“广”字头加“黄”字组成,喻意广东黄氏)。杨太后对广陈皮的功效和黄夫人的医术大加赞赏,奏请宋理宗封米氏为邦显夫人。黄姓族谱云:“调治后乳,著手成春,敇封邦显”。 以后黄氏世代传承,种柑取皮,以此为业,并诫子孙:“不为良臣,当事良药。”“广陈皮”从此享有盛名,为历代名医药家推崇和使用。

陈皮至明清时已蜚声遐迩,被列为“贡品”。《本草纲目》记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中医手册》也称:“橘皮以广东新会所产为佳,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优质的陈皮越陈越香,清朝刘若金在《本草述》中记载:“真广陈皮,猪骔纹,香气异常。”其不仅是“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同时也是南北贸易著名的“广货”之一。陈皮陈化的时间越久,其价值也越高,因此也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百年陈皮胜黄金”“一两陈皮,一两金”等说法。

广东菜里的陈皮妙用

作为中国特有的香料,也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陈皮的奥妙。在中国众多的菜系中,尤以广东菜最擅长运用陈皮。陈皮中微苦的类柠檬苦素易溶解于水,有助于消化食物。粤菜厨师就利用这些特征与各种食材结合,将双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苦味经过与其他味道调和,互为表里,不仅发挥去腥除膻、分解脂肪、解除油腻的作用,又增加香气和甘甜。

陈皮可采用烧、炖、炆、煨、煲、蒸、卤、炒、炸等方法。最经典的是广式陈皮鸭。把整个陈皮泡水回软,再洗净,刮掉白瓤,码放在腌制油炸过的整鸭表面,只需加盐。经过两个小时的蒸制后,依附在鸭身的陈皮踪影全无,完全溶化,而甘香的味道却早已渗入鸭身之中,更赋予鸭肉橘果甜香。这就是苦尽甘来的结果。

陈皮也可以切丝、剁碎或制成粉入馔。如在烹饪白鳝、黄鳝、塘虱鱼等无鳞鱼时,只需放入几丝陈皮,腥味全无,又有解毒之功效,妙不可言。广式牛肉丸是把陈皮茸加入剁烂的牛肉中调味后,打起胶状,再挤丸汆水,成熟后,弹脆爽香,回味无穷。

广东人把陈皮运用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红烧鲍鱼、扒海参、烩鱼肚、三蛇羹等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还是陈皮鹅掌、陈皮丝蒸肉饼、陈皮腩肉焖莲藕、陈皮排骨凉瓜煲、陈皮老火靓汤、 陈皮红杞蒸农家鸡、陈皮山坑鱼仔炒豆角家常菜,都适合用陈皮调味。即使是白菜、豆腐、粉丝等清素食材,也会用陈皮添味,制成陈皮丝蒸白菜、陈皮百花酿豆腐、陈皮末炒粉丝、陈皮浸时蔬、陈皮鱼松煮萝卜、陈皮蒸番茄等,使菜式独具风格。广东人更不会忘记把陈皮运用于煲粥、糖水、甜点及休闲食品之中。陈皮粥、陈皮红豆沙、陈皮绿豆沙、陈皮月饼、陈皮梅、陈皮姜、九制陈皮、陈皮果酱等,分外芳香。

在陈皮的故乡新会,甚至还有整席都加入陈皮的“陈皮宴”:陈皮冬瓜盅、陈皮花生炒腾鳝、陈皮炸大虾、陈皮竹笋蒸土鸡、嫩滑陈皮牛排、陈皮芙蓉鸳鸯桂花鱼、陈皮蒸菜胆、陈皮粥、陈皮糕点等。

其他菜系中的陈皮烹饪

陈皮对其他菜系的影响也非常大。如以“一菜一味,百菜百格”著称的川菜,利用陈皮与辣椒、花椒相配,佐以姜、葱、白糖、酱油、醋、红油、麻油等调制出一种特殊的复合香味,形成独具一格的味型——陈皮味。与粤菜不同的是,四川陈皮味型多用于冷菜,如陈皮牛肉、陈皮羊肉、陈皮兔丁及陈皮牛蛙等,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江苏省盐城东台市有一道特色美食——陈皮酒焖鸡,一定要用到当地特产东台陈皮酒来助味。悠久历史的东台陈皮酒酿造技术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也有一道陈皮鸭子,与粤菜的做法略有不同:除选用当地特产老刀鸭外,滇菜厨师把陈皮掰成小块,用文火炒,再将逼出香气的陈皮放入鸭子的腹内,上笼屉旺火蒸4个小时至鸭子酥烂后,把陈皮取出放在䀇子内,再把汁水用蚕豆水粉勾芡,浇在鸭身上。

昆明老派糖醋排骨也是以陈皮、红糖、姜末及麸醋调制糖醋汁。传统的云南汤圆馅心一定要有切碎的陈皮、核桃及红糖。咬一口洁白嫩滑的汤圆,随后流淌出混杂醇厚的焦香甜腻。

近年来,有人把陈皮与普洱茶结合起来。将柑的果肉掏空后,装入普洱茶,随后用棉线把口缝合,再低温慢慢烤干,即为陈皮普洱茶。这两种都经得住时间洗礼的材料贮藏时间越久越好,越放越香,真是珠联璧合、佳偶天成。

陈皮不仅是一种香料,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种情之所系。据说,广东新会的陈皮离开岭南,运往各地时,其味更为芳香。广东为侨乡,华侨回乡时一定会带些新会陈皮以解乡愁。在华侨心中,陈皮就是牵挂、眷恋、祝福和平安。于是,每当海外游子轻启那一包包珍藏的新会陈皮,不仅香气四溢,更仿佛穿越千山万水,与故乡紧紧相连。陈皮,这小小的信物,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期盼,成为连接故乡与他乡的那份永不褪色的情感纽带,余韵悠长。

编辑|张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