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 林可依

周末,我打算带着女儿娅娅去新开放的郊野公园玩。我给闺蜜打电话,邀请她带着儿子端端一起去,因为两个孩子在一起能更热闹一点。

没想到闺蜜拒绝了我的邀请,说:“不行,周末我要带端端去上课。”我纳闷道:“端端要上课?别折腾了,他那么小,上什么课?”闺蜜振振有词道:“端端明年就上小学了,当然要提前开始学习,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对了,你真不让娅娅周末补课啊?要我说,你心可真大,难道你真的准备顺其自然?告诉你,别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闺蜜的话让我哑然失笑。在家长们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所以早早地便把孩子送去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甚至还没上学,便已经开始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

我也常常听到身边一些父母得意地炫耀:“我们家宝贝才上幼儿园,已经认识1000多个字了。”“我们家孩子还没上小学,已经会做加减乘除了。”那骄傲的口吻,仿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

以前每次遇到这样的父母,我总是羡慕不已。我希望娅娅也像他们一样,聪慧好学,能成为神童。于是,在娅娅还没进入小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给她报了好几个补习班。什么英语口语、算数、唐诗背诵……

那时的我,每个周末都早早起床,忙着把娅娅送到这个班那个班;平时晚上也没闲着,总是围着娅娅转,忙着给她复盘学习内容。

一开始,娅娅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看她每天饶有兴趣地捧着书本学习,我心里别提多高兴。那时,我真的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决定正确,让娅娅提早就进入状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已经赢了先机,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娅娅的学习热情明显降低了。之前每天吃完饭,她都会自觉地坐到书桌前开始看书、做习题。可是后来,她吃完饭总是磨磨蹭蹭,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显然是在拖时间。即便已经坐到书桌前,她也不停地找借口离开,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就连拿块橡皮擦错题都要擦好半天,我在边上看得直冒火。

有时我抽查娅娅的学习情况,她也总是很抵触。那天,我让她背几首唐诗,她背得结结巴巴的。我刚说她几句,她竟然哭了。看她这样,我也生气了,直接把书本扔在地上:“连首唐诗都背不好,竟然还有脸哭。”看我发火了,娅娅也害怕了。她低下身子,捡起地上的书本,小声地抽泣着。

我搞不懂,原本听话、乖巧的娅娅怎么会变成这样?而最让我担心的是,她现在就对学习没兴趣,以后上小学可怎么办,会不会成为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这个问题让我很焦虑。于是,我专程找舅舅,向他请教。舅舅和舅妈都是中学老师,教育方法很有一套。听我说明来意,舅舅、舅妈相视一笑。随后舅舅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你呀,就是犯了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自以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却让孩子输掉了未来。”我惊讶地看着舅舅,问:“此话怎讲?”舅舅告诉我:“你让这么小的孩子整天陷在枯燥的课业之中,她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看着我不解的眼神,舅舅继续解释,在幼儿阶段,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要务。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让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甚至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读拼音,学汉字,显然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他们被急匆匆地教导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纸笔写作业,这么小的孩子,缺少这种技能和集中度。

舅舅又给我举了个例子,他说媒体曾报道过一个“神童”的故事: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给儿子报了17个培训班。孩子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得了全国前三名。但代价是孩子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晚上9点才回家。孩子上一年级时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到了二年级时,孩子的成绩就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中等生,渐渐地,他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学习过这些知识而在成绩上比别的孩子优秀。但孩子上课容易因已经学会了而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养成听讲不专注的不良习惯。等上了二年级,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糟糕,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舅舅的话让我醍醐灌顶,瞬间想起娅娅那天哭泣的表情,心里不由得一阵内疚。

舅舅告诉我,家长要学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表哥小时候,舅舅、舅妈就很注重这一点,虽然他们不会让表哥学这个学那个,但家里书架上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也毫不吝啬地给他买各种玩具,为他创造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当他表现出对某一件事物好奇时,他们不但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还会鼓励他提问和自主思考。

有段时间,表哥对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没有简单粗暴地遏制他的兴趣,反而带他去买菜、去逛商场买东西,让他体验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再比如,表哥有次忽然迷上了拆东西,家里的录音机、舅舅的自行车,甚至厨房里的水龙头都被他拆下来。但舅舅、舅妈没有一句责怪,反而还给他买了很多相关书籍,让他自己慢慢研究怎么装回去,以及其中的机械、电子原理。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表哥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用舅舅、舅妈操心,他会主动学,主动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最后,舅舅语重心长地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害了孩子。”我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回家后,我停了娅娅所有的课外辅导班。把每天督促娅娅学习改成每天陪着娅娅各种玩。只要是她喜欢做的事,我就毫不犹豫地支持她去做。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她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可能又迷上做手工,但我从来不会指责她,更不会阻挠她的兴趣爱好。因为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快乐的。而且她会因为自己喜欢而主动学习,会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就像前段时间,我教会了娅娅玩“二十四点”游戏。没想到她竟然很有兴趣,只要一有空就拉着我一起玩。而且她因此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竟会主动要求我给她出一些额外的数学习题。甚至还和我说,让我给她买几本课外的辅导书。我感到很惊讶,她却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妈妈,我感觉数学很有意思,我喜欢学习数学。”看她认真的样子,我很欣慰。其实,我并没有指望娅娅以后真的会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建树,但是她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我想要的。看她学习数学时那种认真投入的样子,再次印证了舅舅的话,不要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要让孩子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我想找闺蜜好好谈一谈,让她也明白这个道理。也希望端端能和娅娅一样,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赢得了所谓的起跑线上很多补习班。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