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手机”监督员

作者: 王亚宁

这天吃完晚饭,我收拾好碗筷,准备切点水果给两岁的儿子吃。端着果盘走进客厅,就看见公公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儿子佑佑趴在公公腿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手机里传来短视频的声音。我不由得一惊,儿子之前不看手机,怎么这会儿看上手机了?继而一阵怒火冲上脑门,看手机怎么行,把眼睛弄坏了怎么办!正想厉声喝止,一想儿子算是初犯,还是放缓语气温柔地喊道:“儿子,吃水果啦!爸爸你也来吃点。”

公公倒是回应了我,儿子却压根儿没理我,一声不吭,还专注地盯着屏幕。我示意公公把手机收起来,这下算是刺激到儿子了,他马上呜哇呜哇地又叫又闹。公公在旁边手忙脚乱地安抚,还不住劝慰道:“佑佑别哭了,看手机时间长了眼睛会坏的,眼睛坏了可怎么办啊?”可这时的儿子哪听得进劝告,还是不依不饶。我赶紧抱起来诓哄,拿起一块梨喂到他嘴边,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然而儿子的情绪已经被生气占据,对我的讨好完全置之不理。他把嘴巴闭得紧紧的,表示抗议,还把头摇来摇去,试图离我的梨远一点。

我见耐心的诓哄毫无作用,不得已只能转变战略,把“威胁”“恐吓”的法宝拿出来:“小朋友如果一直看手机的话,老巫婆和大怪兽会把他吃掉哦。”儿子似乎怔愣了两秒,然而下一秒又继续哭起来。我忍不住哀叹,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停止哭闹呢。突然,我想起有几次儿子曾对着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看了许久,或许可以抱他出去赏月?

走到门外,我指着天空对他说:“乖宝快看天上,有月亮和星星哦。”他睁着一双泪眼,迷茫地抬头向天空看去,顿时安静下来,哭声似被按了暂停键,戛然而止。夏夜的静谧包裹着我们,周遭的空气如此温柔。他看着我轻轻地说:“妈妈,你看,好多星星。”

这顿哭闹总算止住了,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却突然想到: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儿子看手机,然而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儿子是不是已经看了手机很多次,甚至可能已经看手机成瘾了?

不怪我想得太多,因为在此前的生活中,我见过公公婆婆隐瞒儿子磕碰、吃零食或是其他事情,他们或是觉得没多大点事,或是害怕被责备便没有和我们说,之后无意中又被我和老公发现。有了这些“前科”,我对老公说:“宝宝今天和老爸一起看视频,我看到便制止了。我们这几天注意观察一下,也需要提醒一下爸妈不要让宝宝看手机。”老公也觉得需要引起重视,便同意了我说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回家以后吃饭时,我们便询问公公婆婆,白天儿子有没有看手机,也会不经意间拿出手机看儿子会不会凑过来跟着看,或是做家务的间隙观察公公婆婆陪儿子玩什么。不观察不询问还好,一看一问,婆婆竟说她刚掏出手机接电话,儿子立马跑过来嚷着要手机,公公则是自己刷视频,儿子在旁边跟着看并不阻止。

有天,我拿出手机看微信群里的工作信息,儿子绕到我身后,小手胡乱摸索,神态着急,嘴里还不停嚷着“手机手机”。他讲话还不太清楚,我初时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过了几秒才恍然明白原来是要手机。

着迷手机的状态才几天就愈演愈烈,我也跟着焦虑起来。一时的阻止费心费力,不光引来儿子的号啕大哭,也让我和老公心力交瘁,不知道如何解决手机成瘾这一难题。更令我不安的是,我和老公白天都在上班,没法照看儿子。公公婆婆为了能在教育上更轻松,又或是困于家务杂事的烦琐,有时对孩子看手机难免放任纵容。

思前想后,我和老公商量后,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说明了儿子看手机视频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让公公婆婆知晓警醒。一方面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对眼睛伤害很大,尤其是眼睛还未发育健全的幼儿;另一方面,手机上的短视频内容繁杂,粗俗不堪等劣质作品也充斥其中,可以说是乱七八糟,并不适合幼儿观看。我们也罗列了几项解决办法:一是转移注意力,在儿子想看手机时,迅速通过重新开设话题、讲故事、玩玩具等等,让他忘记看手机这件事;二是尽量不要在他面前拿出手机,如果大人想接打电话、回消息、娱乐等,找一个他看不见的地方处理;三是陪伴儿子,给予他最充足时间、最高质量的陪伴,陪他读绘本、贴贴纸、投篮球、骑扭扭车、画画等,做完这许多事后,他应该不会还想着玩手机。最后还有一个兜底方案,如果尝试阻止仍不成功,便将电视机打开,播放动画片《小猪佩奇》和《汪汪队》给他看。婆婆询问道:“看电视不是也伤害眼睛吗?”我耐心对其解释:“电视屏幕比手机大,动画片也比短视频健康,两害相权只能取其轻了。”

说完这些之后,老公举了亲戚家小朋友戴眼镜的例子,希望公公婆婆能把让儿子不看手机这件事执行贯彻下去。公公婆婆表示赞同,让我们放心,他们会严加看管。

这次会议后,我和老公又开始新一轮的观察和询问,看看“儿子看手机”这个问题整改完成了多少,整改进度如何。晚上我们带儿子的时候,也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老公偶尔拿出手机来娱乐,也被我即时喝止:“老公,不能玩手机。”公公有时刷短视频,我也会轻声提醒他:“老爸,不要玩手机,佑佑看见了会跟着玩。”

有一天,老公微信消息响起,他拿起手机查看,工作群里正在催要一项工作材料,正准备查找并回复,“爸爸,不要看手机!”突然,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我回头看向儿子,他正一脸严肃地朝老公走过来。我忍不住大笑,继而“叭叭”两口亲在了儿子脸上,才笑着对儿子说道:“宝宝真乖,发现了爸爸看手机是不是,你现在是‘不看手机’监督员啦!”他迟疑着重复:“捐督云?捐督云?”还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止住笑,耐心和儿子解释道:“监督员就是监督别人做规定的事、好的事的人,比如警察叔叔监督小朋友坐车有没有好好地坐着,叔叔监督哥哥认真地做完作业,他们都是监督员噢。你监督爸爸不玩手机,你也是监督员啦!”他似乎听懂了,又好像还不太懂,但隐隐觉得我在夸奖他,于是开心地喊道:“监督员!监督员!”

在这之后,家里谁再拿起手机看短视频,儿子看见后都会大声喊“爷爷,不要看手机”“爸爸,不要看手机”“妈妈,不要看手机”,我们听话地放下手机后,他才安心地去玩他的小汽车。

现在,儿子不再会要求大人拿手机给他玩,相反,他似乎对手机已经没有兴趣,他的注意力被玩具、游戏、绘本吸引,我甚至开始和他玩起“猜中指”“猜左手右手”“三打白骨精”的游戏。有时亲戚来家里会逗他:“佑佑,还看手机吗?”他一本正经回道:“佑佑是监督员,不看手机!”听得我既觉得好笑,又感到欣慰。

其实,设定监督员并不在我们的不看手机解决办法里,但当孩子与家长一起互动、一起成长,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家长只有身体力行地遵守规矩,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才能真正听话地“不看手机”。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