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到39年的浪漫
作者: 汪树明我和妻子已经结婚39个年头了。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玫瑰花,也不是金银首饰,而是一篇篇饱含深情、赞美的文章。在外人眼中,我或许是个“抠门”的丈夫,是个不懂浪漫的木讷之人。
我和妻子都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经历过农村的艰苦生活,有着农村人的本分与节俭。1992年,我被调到县城工作,便在县城租了两间小房子。妻子农忙时在家劳作,闲时则进城卖菜补贴家用。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妻子卖菜归来,上幼儿园的女儿手持一朵小红花,跑到妈妈面前,甜甜地叫着:“妈妈,三八妇女节快乐!”妻子见状,来不及洗去手上沾着的青菜汁,一把将女儿紧紧搂入怀中,亲了又亲。这温馨的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满心愧疚,为自己没能给妻子准备浪漫礼物而懊恼,轻声对妻子说:“没想起给你买玫瑰,对不起。”妻子却轻轻摇头道:“有女儿的花儿就行呀。玫瑰虽然香,可不过几日就枯萎了,咱不浪费那个钱。”
妻子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如重锤般敲在我的心上。我要以文当花,把对她的爱化作文字,向她表达我浓浓的爱意。那天晚上,我坐到书桌前,闻着妻子身上的青菜味,想到她在农村时,身上的味道随着季节和农活在变。收获季,她身上散发着麦香、稻香、玉米香;挑粪施肥、打扫猪圈时,又有难闻的粪臭味;在小城做小菜贩时,她身上交替着青菜、水果、鱼虾的酸甜苦辣腥。她的味道,编织出我们全家幸福的生活。我一挥而就,写下《妻子的味道》。写完后,我读给还在灯下拣菜的她听。她羞涩地说:“我没你写的那么好,谢谢你这份特殊的礼物。”
此后的三八妇女节,我又陆续写下《妻子的声音》《用眼睛“品尝”》《冰冷的爱》等赞美妻子的文章。有的发表在报纸上,有的在公众号上推出。这些文章虽没有鲜花的芬芳,却满载着我的深情。
去年三八妇女节前,在一个文学群里,有女同志问男同志三八妇女节给爱人送什么礼物,不少人回答“没送过”。女同志说,做妻子的不在乎花钱多少,只在乎被重视的感觉,提醒男同志今年要学起来。我和另一个男同志说,我们以文传情。话一说出口,有个女同志略带责备地批评道:“现在你们不缺钱了,不能光想不花钱,赶紧将那份迟到的浪漫弥补回来。”
这话如醍醐灌顶。如今,妻子有退休金,我每月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我们不再拮据,手头也宽裕,是该找回曾经失去的浪漫了。
今年春节,我让妻子又惊又喜,拿出六千多元稿费,带她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我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在天坛、故宫寻觅古韵,在圆明园遗址凭吊历史。这一趟北京之旅,妻子感觉特别开心,每天都精神十足。回来后与别人谈起,也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三八妇女节前夕,我参加的市县征文比赛结果揭晓,两篇征文都获得一等奖,奖金共计三千元。手握这笔意外之财,我满心激动,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绝佳机会。我把奖金兑换成给妻子的更大惊喜,让浪漫加倍。
这个三八妇女节,我做了个大方的男人,补上迟到的浪漫。我用奖金为妻子买了件漂亮衣服,再为她准备了一场家庭聚会,为她烧了一桌最爱吃的菜肴。家庭聚会上,我轻轻地诵读为妻子写下的每篇文章,让她感受我迟到的浪漫,也让我们的爱情,在时光中再次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