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作者: 原炜飞春寒料峭时,我不幸生了场大病,病势凶猛,不得不住院治疗。在医院里,有幸认识了年轻的护士长小王,他热情善良,如沐春风,对我很照顾。
一次,和一位姓李的病友闲聊时提及鲜见到男性护士长。病友闻言,笑着告诉我,她是六中的老师,小王正是她的学生。李老师说,小王上高中时,成绩一般,高考分数只勉强达到专科线。彼时,家里想让他复读一年重新高考,然而小王坚决不从,嫌复习太累。结果,他被一所专科院校的医护专业录取,别无选择。他闷闷不乐地上学去了,因为觉着“伺候人”的未来更苦更累,且难有成就。
不料,次年小王竟若脱胎换骨,全心投入专业学习。课堂上,他目不转睛紧盯老师的操作演示,笔记做得密密麻麻。实训课上更是反反复复练习静脉穿刺、伤口包扎,即便手背被扎得淤青也不在乎。
及至大三,学校安排实习,小王被分进这家大医院。他通宵达旦地忙碌,从打针、输液、擦洗到帮患者翻身、如厕、倒尿壶等,凡是脏活累活他全揽下,无不尽心竭力。哪怕病人将不满情绪发泄在他身上,他也默不作声,立时赢得众人的喜爱,每个科室都抢着要他。
有回,急诊室突然送来一位重伤的病人,场面混乱,医护人手紧缺。小王挺身而出,协助传递器械、抚慰病人家属,异常镇定,丝毫不受混乱影响。医生和护士长都惊讶地看着他。
实习结束后,急诊科的医护同仁特意为小王撰写了一封满是赞誉的推荐信。信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他实习期间的卓越表现,还特别提及他在那次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和对病人的周到照料。于是,医院领导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毕业后留院工作。
毕业后,小王顺利入职,成为医院的正式一员。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一边工作,一边勤奋自学,攻读本科学位。为此,他每晚挑灯夜战,谢绝一切外出娱乐的诱惑。天道酬勤,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他不仅顺利完成本科学业,还考取多项医护资格证书。每当科室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他总是积极参与培训,很快成了医院的骨干力量。
两年前,院里选拔医护人员援非抗疫,小王踊跃报名。异国他乡的那段日子,条件艰苦,疫病肆虐,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到脱水他仍咬牙坚持。归来时,虽整个人瘦了一圈,却带回满满荣誉,还带回国际前沿的医护理念、诊疗方法。他在工作群里热忱地将经验分享、传授给大家。如今再看他,当年那个高中叛逆、抵触复读、郁郁寡欢的青涩少年,已然蜕变为行业内雷厉风行的佼佼者。
听完小王的事迹,我由衷地感慨道:“高考那道坎不过是开场,往后的路,得全靠自己去走。”李老师亦微微颔首道:“人不能做一座孤岛,要学会山不过来我们过去。”
这句话使我不禁想起那则寓言:一位携弟子出行的高僧,说要为渴望习得神通的弟子们移山。弟子们满怀期待,然久待之下,山仍未动。高僧解释说移山需要时间。又过了段时间,山依旧未动,弟子们心生疑窦。高僧遂徐徐起身,笑笑说:“既然山不过来,我们就走过去吧!”说着,引领弟子们走向那座山。不久,众人便攀上山,立于山顶上。
茫茫人海,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坐待天命,更需主动求变,勇于突破。恰如山如此巍峨,非我们所能移动,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它,不断攀登,直至命运的巅峰,俯瞰那走过的山谷。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