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废”话,情韵悠长
作者: 杨志艳“天上的白云真白”是“废话文学”里经典诗句的代表,后来又有诸如“我如果头不秃的话,头发还是挺多的”的句子,它们的横空出世,犹如现实生活里的幽默段子,读来博人一笑。
“废话文学”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展现了语言的荒诞和无意义。即使是登上白纸黑字的报刊,也改变不了它既没有营养,也谈不上高瞻远瞩的思想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必那么深刻,也不用时时怀揣着先见之明。最舒服的关系是彼此随意,相处起来无拘无束。要知道这世上原本就是“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呀!
在朝夕相处的庸常日子里,除了讲一些正经话,其实还要说相当多的看似无用的废话。这就像我们在悠闲的时间里不能忽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里给机械设备添加润滑油,做一回全面而深入的保养。这样做确保了每个齿轮的高速运转,并且在无形之中为它健康有效地运转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以前,我以为老一辈的人是不懂爱情的。他们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成家立业的。全年大多数时间,他们都起早贪黑、辛勤工作,只为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长大,待到儿女成婚并且有了子女之后,他们又忙着含饴弄孙,操持家务,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
犹记小宝出生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与先生手忙脚乱的,于是请求婆婆过来帮忙照料孩子。渐渐地,我便发现,婆婆隔三岔五地打电话回老家,说的净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情。譬如:互问对方今天吃了啥,小叔的儿子结婚随了多少礼,家里该换新窗帘了等芝麻绿豆的事情。他们看似在讲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其实是一种隔着时空,只能借助手机才能完成的情感交流。为了帮衬子女,婆婆不惜辞别老伴,奔赴千里之外照顾孙辈,可内心深处始终放不下另一半。婆婆和公公操劳半生,在日复一日、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早就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后来,我总算找到一位还算靠谱的保姆,婆婆才与公公彻底结束了两地分居的日子,继续风雨同舟,说着数不完的废话,过着“你一个眼神,我就懂了”的舒心日子。
某个周末,我去医院探望一位友人。她的邻床是一位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老奶奶,正虚弱地躺在床上不说话。前来照顾的女儿看着老太太神情黯然,于是只好折返,不多时便把年迈的老父亲也带到医院里。
只见老爷爷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走到老伴的床头。老奶奶一见到老爷爷,眼里就闪烁着泪光。她嘴角却微微上扬,忽而又像是受到莫大的委屈,向老爷爷诉说着手术后的各种不适,以及难以忍受的失眠折磨。老爷爷见状俯下身子轻轻地跟老奶奶说着话,临走时还不忘鼓励老伴,说手术很成功,用不了多久就能出院,到时他会和女儿一起来接她回家。
闻听此言,老奶奶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立马蜕变成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温柔地点头应允。这一幕令在场的人相信世间确有美好的爱情存在,并且无不为之动容。倏尔,大家深切领悟:找一个懂你悲欢、知你冷暖、愿意讲废话的人是多么重要。他是你战胜困难时的铠甲,护你周全时的星光,是你们一路历经风雨,依旧能够相濡以沫,共赴一生的勇气。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对此我深以为然。漫漫人生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人类在摸爬滚打中蹚过岁月的长河,终会有幸深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