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作者: 吴与伦

近期,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全网,不仅票房破百亿,更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哪吒从“魔童”到“英雄”的蜕变,也看到了敖丙在家庭期望与自我认同之间的艰难抉择。贯穿电影始终的不只是他们的成长,还有他们父母的爱与育的亲情课题。它用生动的电影叙事,叩问每个观看电影的家长:当孩子不够完美时,你是否还会无条件爱他?

从“魔童”到“英雄”,

用爱浇灌的蜕变

哪吒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视为异类。他眼眶乌黑、双手插兜、面带坏笑,以及“魔丸”转世的身份,都让陈塘关的百姓对他投以“魔童”的标签,唯恐避之不及。那句“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台词,实则是他面对群体疏离时,筑起的一道心理防线。一个被世人以偏见看待的孩子,往往会以加倍的“离经叛道”来确认自我价值。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被视为“魔童”的儿子,李靖夫妇以不灭的温情,为哪吒筑起一座爱的避风港。李靖说:“此生虽短,但希望他将来不背妖怪的骂名,得找个好老师,让他走正道。”于是,夫妻俩给哪吒找来太乙真人当师父,希望帮助他早日用行动打破“魔童”的预言。哪吒是“魔丸”,三年之期一到,天劫就会降临,夺取其性命。为救爱子,李靖甘愿舍身,恳求太乙真人赐下换命符,打算与子换命。

殷夫人也同样用她无私的母爱温暖着哪吒。每次归家,她总伴其左右,无论是踢毽子的欢声笑语,还是深夜里的促膝长谈,都是她对孩子无尽的呵护与陪伴。她没有埋怨哪吒是“魔丸”转世,而是用爱引导哪吒,以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鼓励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

在电影的后半段,殷夫人不顾针刺之痛,在化为仙丹的最后一刻,紧紧拥抱住哪吒,用生命诠释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正是这份沉甸甸的爱,让哪吒在灵魂的洗礼中完成自我超越,从“魔童”华丽蜕变为“英雄”,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回望现实,我们亦能遇见许多“哪吒式”的孩子,他们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被视为“问题少年”,但他们的内心同样渴望被接纳和被温暖。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美的诗篇,无论是否完美,于父母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限的种子,只要我们以爱与接纳为土壤,细心浇灌,他们终将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之花。

从“期望”到“接纳”,

亲子关系的宽容与爱

与哪吒不同,敖丙一出生就是“灵珠”,背负着整个龙族“逃离海底,跃升仙阶”的使命。他身披象征着荣耀与希望的万龙甲,这不仅仅是一件战甲,更是全族上下的期盼,沉甸甸地系于他稚嫩的肩头。自幼年起,敖丙的生活便被武艺修炼与法术研习填满,他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表面上看来,他无所不能,技艺超群,但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与孤独。

当敖丙愧疚地告诉父亲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的时候,敖光没有责备,没有失望,只是张开他那双温暖而有力的臂膀,紧紧地将儿子拥入怀中。敖丙哽咽着说:“对不起父王,孩子未能完成龙族的使命。”敖光没有说“你必须成功”,而是轻声说:“这些都不重要,我只要你活着。”这简单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敖丙心中的冰山。他第一次在父亲面前卸下所有的防备,如幼童般,在父亲的臂弯里痛快地哭泣,多年累积的委屈与恐惧,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心灵的宁静与释然。

敖光的这一转变,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亲子关系的真谛: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应当以情感交流为核心,而非仅仅建立在成就与期望之上。我们应当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对孩子的期望,避免将过多的重担加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当孩子遭遇风雨,面对失败时,我们应当是他们的避风港,用爱的阳光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教会他们正视挫折,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宽容与爱治愈他们的心灵,这样的家庭氛围,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

给予尊重与自由,

成全孩子的自我探索

在电影的结尾,龙王对儿子敖丙说的一段话,触动了无数家长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去,未必全对。你的路需要你自己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番话,不仅是对敖丙的深情剖白,更是敖光内心深处,从父权立威到自我反思,从严厉责备到宽容成全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敖光作为龙族的领袖,起初是一个严格控制儿子的父亲。他将自己对龙族的期望和使命强加于敖丙,希望儿子能够成为拯救龙族脱离海底炼狱的英雄。然而,这种高压的教育方式不仅让敖丙倍感压力,也让他失去自我探索的机会。敖丙在敖光的权威下,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充满挣扎和困惑。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敖光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他意识到,真正的爱不应是冰冷的控制,而应是温暖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他目睹了敖丙在友情与正义面前的坚定抉择,感受到儿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愧疚与自责。于是,他向敖丙敞开心扉,诚挚道歉,并决定放手,让儿子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敖光的这一转变,是对爱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他从一个严厉的父亲,蜕变为一个尊重孩子选择、鼓励孩子成长的智者。他不再将龙族的使命强加于敖丙,而是给予他自由,让他去探索、去选择、去成长。这一转变,不仅让敖丙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更让他成了一位有担当的英雄。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一种灵丹妙药,会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我。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控制孩子的一切,强制他们长成我们期盼的样子,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自主探索人生道路。这样,孩子才能在尊重与自由中感受父母深深的爱,才能在自我探索中学会成长与担当,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通过哪吒和敖丙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家庭、成长与爱的深刻联系。

当我们放下“塑造者”的执念,成为孩子生命的守望者时,孩子在前方越走越远,我们回过头来发现,我们也走出了很远——养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需要学会用爱和宽容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命运中的挑战。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张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