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同比下降0.1% PPI同比下降2.5%

华泰证券:3月CPI同比降幅季节性收窄,但持平于1-2月均值,食品价格仍对CPI形成约0.25个百分点的拖累,而与内需更为相关的核心CPI同比从1-2月均值0.3%回升至0.5%,或体现内需延续企稳态势。3月PPI同比降幅走阔至2.5%,环比降幅亦回落,主要受到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走弱的拖累,而部分供需结构改善的中下游行业价格呈现积极信号,比如娱乐用品、制鞋业、制药行业价格同比回升,新能源汽车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往前看,4月3日特朗普发布“对等关税”,美国加权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可能达到25%-33%,而在4月9日特朗普再度宣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或地区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全球贸易壁垒上升的压力有望边际缓解。但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全球贸易后续仍面临萎缩的风险,亦可能对中国贸易及相关生产活动带来影响,关注后续贸易活动扰动对PPI及能源价格的影响。4月以来港口高频追踪指标有所走弱,4月1-9日华泰出口需求日度指数(HDET)同比录得-4.1%,或表明此前加征的20%关税的影响逐步显现,“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可能继续对贸易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如果外需压力加大,消费政策或有望进一步加码稳定内需,通胀指标改善的持续性仍取决于国内财政政策能否持续发力,及地产周期能否企稳。

招商证券:往后看,通胀回升动能仍需政策加码。1)预计4月CPI同比小幅回升。通常情况下,随着气温升高,4月食品项CPI会迎来季节性回落,而以服务消费为主的核心CPI构成较强支撑。此外,在全球经贸环境变数骤然加大的背景下,国际油价低位震荡或依然是CPI一大拖累。往后看,在当前物价运行趋势下,距离全年2%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后,持续偏弱的CPI数据或在一定程度上迎来转机。2)预计4月PPI同比增速或继续承压。一方面,中美互相加征关税,中国出口增速大概率阶段性下行,而且以原油为代表的诸多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下跌,对国内工业品价格造成一定抑制作用。另一方面,3月制造业PMI的生产活动预期指数和建筑业新订单指数明显下滑,表明市场对工业品需求仍然不足,以上因素对PPI拖累较大。此前我们的研究表明,PPI定价权取决于内需而非外需,中美互征关税生效后,扩内需、稳增长政策有望加速出台,预计4月正式转入财政与基建投资的发力期,同时供给侧政策也有望进一步调整以应对外需收缩带来的产能压力。

浙商证券:大类资产方面,风险偏好或成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我们认为,未来其他国家对美贸易谈判是我国内需政策的关键变量,若主要国家和美国达成关税妥协,则内需政策加码力度更可能超预期。相反若外部贸易摩擦升级,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升高,我国可能维持战略定力,内需政策可能相对后置。综合来看,短期权益市场的科技行情可能暂时性受阻,以低波红利为代表的防御板块或相对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