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发与实现

作者: 卞东冉 徐伟 孙绅 徐喆 毛玉芝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发与实现0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微信小程序作为一种轻量级、基于微信生态的应用平台,因其便捷性、低成本和易于普及的特点,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重要工具。该项目旨在利用微信小程序的便携性和广泛覆盖性,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线上预约咨询、心理健康书籍借阅等多种功能模块,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6-003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2023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文件着重指出,关注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是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众深切关心且社会普遍瞩目的关键议题,提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倡导多元化渠道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1]。此外,还强调应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组织(含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及校方聘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资源,以强化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增进师生及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针对高等教育机构,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变得尤为显著。鉴于微信作为中国领先的社会交流平台,其小程序在移动应用程序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如何有效运用微信小程序平台,以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学院级心理咨询服务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心理健康需求,并积极响应国家的最新政策导向。

1 开发技术

该研究运用了包含HTML5、CSS3及JavaScript在内的前端开发技术,并在后端选用了Node.js作为服务端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集成了微信小程序的原生架构进行系统构建。通过利用微信小程序赋予的接口能力,系统实现了用户信息管理、即时咨询互动及预约服务功能的集成。

1.1 平台技术架构

本系统前端采用微信小程序技术进行构建,后端则部署在腾讯云服务平台之上。在前端开发中,运用了JavaScript、WXML、JSON及WXSS等多种技术以实现界面布局与设计。当用户发起请求后,前端通过调用JS文件内的wx.request接口,经由微信服务器的中转机制,与腾讯云服务平台完成信息交换过程[2]。

在腾讯云服务平台上,JFinal框架解析传入的接口以处理用户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在MySQL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检索或存储,随后返回相应参数。处理结束的参数会回传至微信服务器,继而,服务器将以JSON格式封装该数据并向前端推送,最终促成前端界面的数据实时更新与展示。

1.2 微信小程序的优点

1)无须下载安装。微信小程序免除了下载及安装环节,用户可直接在微信平台内访问服务,降低了使用门槛。这一特性有效缩减了因下载安装过程复杂而造成的用户流失,优化了用户体验。

2)体验流畅、启动快速。微信小程序采纳了一套精炼的开发框架,具备快速加载与瞬时启动的特性。用户只须在微信环境下轻点小程序图标,即可瞬间接入服务,无须经历长时间的下载及安装流程,充分迎合了用户对即时体验的期望。

3)与微信生态融合。微信小程序与微信生态系统的无缝整合,允许在微信内部直接分享和转发信息,从而促进与用户社交圈的互动。这一特性为小程序搭建了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自然传播平台,显著提升了其被用户发掘和利用的概率。

4)跨平台支持。微信小程序展现了卓越的跨平台兼容特性,确保用户在iOS与Android操作系统环境下均能无碍地访问并运用同一小程序,为开发者拓宽了用户基础的广度。

5)开发门槛低。相较于原生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入门壁垒较低,采纳了与网页开发相似的前端技术组合,包括WXML、WXSS及JavaScript。这免除了开发者掌握深层次原生开发技能的需要,允许他们运用已有的前端知识体系来开展小程序的开发工作,从而减少了学习曲线的陡峭度及实际操作的成本开销。

6)丰富的组件和API。微信小程序赋予了开发者一系列完备的组件与API资源,使得构建各类功能(如地理定位、交易支付、信息分享等)变得简便快捷[3]。这些工具的应用不仅彰显了高度的灵活性与易用性,还保障了小程序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能够游刃有余,满足广泛的需求。

7)云开发支持。微信小程序已集成云开发功能,允许开发者在云端环境内实施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工作,无须另行构建独立的后端服务器系统。这一特性极大简化了小程序开发及后期维护的任务链,使开发者能更加集中精力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与优化。

8)实时更新和维护。微信小程序支持实时更新机制,允许开发人员随时在服务器端对小程序代码进行更新,确保用户在下一次开启小程序时能无缝获得最新的版本更新。此机制显著提高了开发者的响应速度,便于快速响应用户反馈和需求、修补错误并部署新功能。

1.3 微信小程序的基本架构

小程序架构体系由两大核心组件构成:逻辑层(App Service)和视图层(View)。该框架采用独特的界面描述语言——WXML及样式语言WXSS,结合基于JavaScript构建的逻辑处理框架,同时搭建了视图层与逻辑层间的数据流通渠道及事件响应机制,旨在使开发人员能专注于数据处理逻辑本身。

小程序开发框架的逻辑层采用JavaScript引擎,旨在为小程序提供一个编写与执行JavaScript代码的环境,并集成微信小程序独有的功能模块。逻辑层负责数据的加工处理,随后将其传递至视图层。同时,逻辑层还承担接收视图层事件反馈的任务,以确保界面与逻辑的互动性。

小程序开发框架的视图层依托于WXML 与WXSS的编写实施,通过各种组件实现页面布局的展示。视图层负责将逻辑层的数据状态转化为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并将用户在视图层的交互事件传递至逻辑层进行处理。其中,WXML(微信标记语言)负责定义页面结构,而WXS(微信脚本)作为小程序特有的一种脚本语言,与WXML协同工作,共同构建页面的结构逻辑。WXSS(微信样式表)则用于控制和美化页面外观,确保界面组件的视觉效果[4]。

1.4 Java

Java 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融合了C++ 的诸多优势,并舍弃了C++ 中诸如多继承、指针等较难掌握的概念,展现出强大功能与易于上手的双重特性。作为静态面向对象编程范式的典范,Java 出色地践行了面向对象理论原则,赋予开发者以更加优雅的逻辑来应对复杂编程挑战的能力。

Java 语言凭借其简化性、面向对象特性、分布式的兼容性、内置安全机制、跨平台的可移植性、多线程处理能力及动态性等优势,可以有效应对小程序开发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5]。

1.5 JFinal框架

JFinal 是基于Java 语言的极速Web开发框架,其核心设计目标是开发迅速、代码量少、学习简单、功能强大、轻量级、易扩展、Restful。该框架由Handler、In⁃terceptor、Controller、Render、Plugin五大部分组成。

2 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层面,着重构建了一个兼具全面功能与优良用户体验的院级心理咨询数字化平台。该平台核心功能涵盖用户登录注册机制、即时咨询服务、心理书本借阅、预约服务平台等模块,同时巧妙融入微信社交媒介特性,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与知识共享。

2.1 系统需求分析

在构建高校心理咨询室线上服务平台的初步阶段,需求分析环节至关重要。以下是该平台核心需求分析的几个要点。

1)用户角色与权限。① 学生群体:作为该系统的核心使用者,应便捷地获取心理咨询服务、安排预约、查阅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并参与线上心理教育课程。② 心理咨询师:负责自主管理咨询日程安排、审查学生的咨询请求、发表心理学相关文章等。③ 管理员:负责系统全方位的运维与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心理咨询室配置,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多个方面。

2)功能需求。① 用户注册及登录系统:实现用户账户的创建与验证登录功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得到妥善维护。② 线下咨询服务预约系统:学生可通过该系统预约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服务时段,系统提供查询咨询师可用预约时间表及提交预约请求的功能。③ 线上咨询系统:支持多种沟通模式(包括文字、音频及视频),促进学生与心理顾问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6]。心理咨询师可通过发表心理专题文章传播心理健康领域的知识与个人实践经验。系统设立留言板块以促进非即时沟通,便于学生与心理咨询专家交流,并鼓励用户间的相互援助与支持。实体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可通过该系统线上预约实体图书,系统记录图书是否被借走及何时、何人、是否归还等信息,以便管理员管理图书流通。

3)性能与安全性需求。① 系统稳定性要求:系统应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业务高峰期也能维持正常运行,避免卡顿和崩溃。② 数据安全性:用户个人资料与咨询历史的保护应采取高强度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及不当使用。系统设计须集成加密技术,以强化数据在传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能力。③ 户友好性:系统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确保用户操作流畅,提升使用便捷性。此外,须提供详细的帮助指南及在线客服服务,以有效应对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扩展性需求。① 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系统应设计成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架构,以便适应未来需求,轻松集成新功能模块或对既有功能实施调整优化。② 用户基数的增长:随着高校心理咨询线上平台的普及与应用,预期用户群体将逐步扩大。系统设计须确保能够应对日益增长的并发用户需求,维持服务性能的高效与稳定。

总之,高校心理咨询线上平台需要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包括即时咨询、预约服务和学习资源等,同时需要重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数据安全性和未来的扩展能力。通过详尽剖析与把握这些需求,能够量身定制更贴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服务互联网设计方案。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2.1 首页

用户在成功登录后,将自动导向至首页界面。该界面的上半部分设计融入了轮播图元素,旨在美化界面的同时传递宣传信息。界面中央配置了两个功能按钮,允许用户便捷地选择进入在线心理咨询板块或预约日程查看界面,如图1 所示。

2.2.2 预约

预约界面布局主要由日历组件与确认按钮构成,其中,日历上通过绿色标记指示可选的预约时段。如用户选择的日期无效,系统将提示用户选择有效日期。用户在正确选定时间并点击提交预约后,如果预约成功,则进入预约记录界面;若预约未成功,系统将提示用户重新尝试,如图2、图3 所示。

2.2.3 书本借阅

图书借阅界面布局由两个列表组成,分别展示书籍的标题与剩余可借数量。当用户选择意向借阅的书籍后,系统将呈现一个确认表格,询问“是否确认借阅此书?”。用户点击“确定”后,若借阅成功,则直接进入借阅历史界面;若借阅失败,系统会提示“借阅失败,请重新选择”,用户也可以选择“取消”以终止操作,如图4、图5 所示。

2.2.4 个人中心

该界面允许用户查阅其个人信息,其中上部板块展示用户的姓名及院系信息。界面下部呈现了一个列表,该列表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个人收藏、预约历史记录、书本借阅记录以及我的预约安排,如图6 所示。

2.2.5 我的收藏

该界面呈现用户收藏的心理咨询师所发布的文章列表,列表内容涵盖每篇文章的标题及简要概述。通过点击操作,用户可进一步查阅文章的完整详细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