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R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湖湘工匠”:计算机类专业实践

作者: 曾晨曦 陈静

4R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湖湘工匠”:计算机类专业实践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愈发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通过深入分析“湖湘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R(真实项目、真实合同、真实角色、真实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基于4R 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湖湘工匠”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签订真实合同,组建真实项目团队,并实施真实评价,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通过体系构建、案例分析与实践反馈,期望为湖南职业教育的“湖湘工匠”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专业领域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4R 项目化教学模式;新时代“湖湘工匠”;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6-0139-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要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1]。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逐渐从快速增长期过渡到注重高质量的发展期,而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与创新驱动成为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工匠精神,作为促进制造业进步的关键因素,已演变成现代工业与服务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象征。

湖湘地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传统,孕育了大量技艺精湛的工匠群体。为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培养新时代“湖湘工匠”,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要根据湖湘工匠能力结构健全湖湘特色标准体系[2]。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探索“湖湘工匠”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先进制造业着力培养数字化智能化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3]。

新时代下,培育“湖湘工匠”成为驱动“湖南制造”迈向“湖南智造”转型的关键力量,此举旨在助力湖南省依托其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与中部枢纽的独特位置,全面践行“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即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地、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是湖南省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4×4”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湖南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围绕4大传统产业、4大优势产业、4大新兴产业和4大未来产业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确保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进程中持续领先,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技能人才支撑。

本文旨在探索4R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培养新时代“湖湘工匠”的有效性,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验证其实践效果。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响应国家政策,传承工匠精神,还针对湖湘地区制造业转型需求,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该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加速“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为“三高四新”及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人才支持,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范例,彰显创新教学模式对培育高素质工匠队伍的必要性和价值。

1 新时代“湖湘工匠”概述

1.1“湖湘工匠”的内涵与特征“湖湘工匠”作为湖湘文化与技艺传承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技艺智慧。其内涵不仅体现在对技艺的精湛追求上,更在于其独特的职业精神与品质,其核心精神包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以及“敢为先”。基于此,“湖湘工匠”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专业敬业品行:“吃得苦”的坚韧精神是“湖湘工匠”成功的基石。他们将技艺看作生命的组成部分,对工作抱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不断追求卓越与完美。

坚持不懈品格:“霸得蛮”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工匠”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支柱。他们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绝不会轻易言败,依靠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持续突破重重阻碍,奋力攀登技艺的巅峰。

精益求精品质:“耐得烦”的特质是推动“湖湘工匠”技艺水平持续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他们不懈探索技艺的奥秘,既坚守传统精髓,又不断磨砺细节,追求技艺上的极致与完美,每一步都向着更高标准迈进。

创新升华品性:“敢为先”的胆识是“湖湘工匠”引领行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所在。他们不甘于现状的局限,敢于对传统发起挑战,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创新前瞻的思维,不断促进技艺的飞跃发展。

1.2“湖湘工匠”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湖湘工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湖湘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1)专业敬业评价:涵盖了工匠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认同、技能水平和工作效果等。体现为他们对职业的深刻认同、强烈责任感及荣誉感;技能水平则衡量了工匠在专业技能上的掌握深度,融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成效通过工匠在工作中的实际展现来评估,如任务的完成效率与工作成果的质量。

2)坚持不懈评价:聚焦于工匠的毅力展现,包括坚韧不拔、持续学习和目标追求等。反映在他们遭遇挑战与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及应对策略;持续学习强调工匠对新知新技的积极学习态度及实践应用能力;目标追求则审视工匠对长远目标的设定、实施路径的规划及其最终达成情况。

3)精益求精评价:着重于工匠的品质意识,包括精准控制、细节关注和持续改进等。即他们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高度重视与精准控制;细节关注体现了工匠在工作中对细节的精妙把握;持续改进则关注工匠在不懈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提升与持续优化的效果。

4)创新升华评价:突出了工匠的创新意识,包括开放接纳、创新实践和行业影响等。表现为他们对新鲜事物、新颖观念的开放接纳及创新思维的活跃程度;创新实践通过工匠在技术创新、流程革新等方面的实际行动与取得的成果来评判;行业影响则衡量了工匠的创新成果对所在行业乃至社会的贡献度与影响力。

通过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湖湘工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湖湘工匠”的培养、选拔和激励提供有力支持。

2 4R 项目化教学模式解析

2.1 4R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定义

4R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植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化教学理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范式。它通过四大真实要素——真实项目(Real project)、真实合同(Real contract)、真实角色(Real role)和真实评价(Re⁃al evaluation)作为教学载体与驱动力,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并深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2.2 4R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过程,而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经验,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主动探索和协作交流,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4]。在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构建者,而教师则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辅助者与推动者。

2.2.2 项目化教学理论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过程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5]。在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真实项目是教学的核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化教学理论为4R项目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模式通过融合这两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创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创新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3 基于4R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湖湘工匠”培养策略

3.1 真实项目驱动教学

在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真实项目是教学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精选项目: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真实项目。这些项目应能够覆盖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点,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空间。

2)跨界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特长,跨界组建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实施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责任心和执行力。

3.2 真实合同明确任务

真实合同是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明确项目任务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签订真实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化合同,明确项目需求、时间节点、交付标准等关键要素。学生作为项目团队的一员,直接参与合同的签订过程,这一做法不仅确保了项目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分解任务:根据合同条款和项目计划,将项目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团队成员。通过任务分解,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定期评估: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和评价标准,对项目进度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帮助他们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3.3 真实团队角色扮演

在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在真实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职场环境、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角色分配: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成员特点,合理分配角色。角色分配应注重团队成员的能力互补,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2)角色认知:通过角色说明会、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自角色的职责和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角色认知和适应能力。

3)团队协作: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推动项目进展。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真实评价促进反思

真实评价是4R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的学术表现、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准确评价;同伴评价能够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视角了解自己的表现,这种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企业评价能够从职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多元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

2)注重过程评价:在关注项目成果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为综合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3)促进反思和改进: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反馈,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反思。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制订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措施,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 实践案例与成效分析

4.1 实践案例介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