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外一篇)

作者: 王伯民

酒量(外一篇)0

陈炯聪,幼年家贫,不知酒为何物。

他听人说过“吃香喝辣者富足幸福”,也想过这样的日子。可他连两三元一斤的酒也喝不起,因为喝酒时还要买花生豆之类的下酒菜。可人们说酒是感情的润滑剂,喝酒能广交朋友,打通人脉,办事方便,不合群的话,难免前途堪忧。

于是,他硬着头自己练,一闻呛鼻子,一尝辣舌头,喝一点儿吐一地,一试喝不了。经常看到能喝酒的人八面玲珑,喝好酒的人风生水起,深感酒的奇妙。

聪明伶俐的他,刻苦读书,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关,积极肯干并占据重要岗位,请他喝酒的人甚至要预约排队。可他工作认真讲原则,办事小心翼翼,生怕酒后误大事,泄露机密,不敢喝。随着年龄增长,职务提升,见多识广,心理成熟,酒量也随之提升,好酒更是让一般人望尘莫及。五十年的茅台常高举,珍藏五粮液畅饮,白兰地漱口……

出的汗透着清香,打个嗝儿泛着酱香,整个人都被酒泡透了,实在令人羡慕。

元旦,陈炯聪乘奔驰到金碧辉煌酒楼,美人相随,富商左右,前呼后拥,进入高雅“宇宙”包间,坐上主位,谈天说地,讲工程论项目,私语升迁经,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众人推杯换盏,频频敬酒,你三杯他六杯,大家不亦乐乎,吃得热气腾腾,喝得心潮澎湃。

陈炯聪天天如此,身体有点儿疲惫,酒足饭饱,略显微醉,头重脚轻飘飘忽忽,进入包房,倒头便睡,如同走进千年水井坊,万年国窖。他喜出望外进入梦乡,兴奋至极,郑重宣布最后一杯“通天乐”。

此时,双手举起的酒杯变成了一副“银镯子”。

回 话

清明节前夕,董思忠从国外经过十几小时的飞行,两个多小时的高铁,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回到了老家老宅。

多日的思乡加之长途跋涉,十分疲惫的他放松了身心,躺在父母的老屋里很快进入了梦乡。

梦见了老娘,梦回老娘让他回话的过往。

儿时,去哪儿玩,玩什么,跟谁玩,每件事都要回来跟娘讲一遍。娘每次都说,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要打架,远离水坑,注意安全。

上小学,学什么,和同学怎样,与老师如何,成绩好坏,每天都要与娘讲一遍。娘都会评说一番,提出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

上中学,离家住校,每周回家,娘都要就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问询一遍。嘱咐与同学团结,好好学习,遇事冷静多想,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上大学,每学期离家,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写信,让娘知道平安到校。

上班成家后,每次携妻带子离家,都要及时打电话,告诉娘顺利到达、勿念,若是忽视或忘记打电话,都能接到娘从老家打来的非责怪的电话,只要听到平安就好。

后来出国,一旦离家,跨国越洋电话费再贵,都要给娘回电话报平安。

否则娘吃不香,睡不实,再三嘱咐,有空回国回家。

再后来,每到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除夕,再大声叫娘,娘都不回话。这次大声喊娘,都把别人吵醒了,娘也没回话。他从梦中惊醒,脸上泪流满面,枕巾湿透。

上一篇: 演戏
下一篇: “老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