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
作者: 朱晓敏雪花轻舞之际,我心悠然飞向了那魂牵梦萦的“梅园”。瑞雪漫天,预示着丰年的吉祥,我不禁遐想,那傲骨凌霜的梅花,是否已悄然绽放?
梅花,乃我心之所爱,其圣洁高贵之姿,深深刻画于我心。阴霾散去,东湖梅园重展芳华,再度成为武汉人冬日里赏花的绝佳去处。昔日居汉,我与夫君常携相机,驱车前往那片梅林,探寻梅之君子风骨,一月间数次往返,沉醉其中,乐而忘返。
尚未踏入梅园大门,一缕清雅之梅香已悠然拂面,悄然渗透心扉。
率先绽放的是蜡梅,“枝枝瘦萼缀金黄,晶莹黄花浮暗香”。
继而,龙游梅接续芳华,其枝干天然扭曲,树冠散逸如龙腾云游,嫩绿芽尖棱角分明,花朵洁白如玉,实为梅中瑰宝。
随后,红梅、白梅、绿萼梅竞相盛开各展风姿,但见园内梅林片片蔚为壮观。瞧这边粉红梅,千树万树花似海,红梅朵朵报春来;看那边白梅,一树树寒梅白玉条,疑是经冬雪未消;绿萼梅,是梅花中的贵族,以其萼绿花白、小枝青翠而独树一帜,清雅脱俗;而最迟登场的美人梅,则以重瓣淡紫红色的花朵,搭配红叶李般的叶片,成为梅花中唯一的红叶佳人。
漫步梅园,只见那些晶莹剔透的花朵,或轻盈地栖息在粗壮的枝干上,或优雅地点缀在细弱的枝条间。花形奇美,不染尘埃,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高雅。树干则以其或曲或直,或粗或细的姿态,默默支撑着梅花的傲骨与风姿,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一曲关于生命与坚韧的赞歌。
梅花花姿秀雅,风韵迷人,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傲骨嶙峋,贞姿劲质,又象征着坚韧和气节。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梅花迎霜斗雪,在冰封大地的酷寒中绽放出秀丽的花朵,给世界带来生机,给人们以激励鼓舞。令人不禁联想起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描写成一名春之使者,为人们送来春的讯息。
文人墨客皆喜欢以梅为友,吟咏梅花的诗俯拾皆是。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有元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们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
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爱梅成痴,植梅养鹤,成就了一段“梅妻鹤子”的佳话,并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作品《山园小梅》为世人所喜爱,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名句。
傲霜独立,凌寒怒放是梅花之本色。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她不畏严寒,不惧风霜,冰雪压枝仍昂首怒放,独具风采;她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最早却不与百花争春,成为世人高洁志趣和傲岸品格的寄托和象征。她以其高洁耐寒之性、孤傲独立之格赢得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青睐与厚爱。鲁迅先生亦视梅花为知己,特意请人为他篆刻了“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而今,梅为万民所爱。那些枝枝叶叶靠紧团结的梅花树,宛然象征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清瘦高雅是梅花之形象。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写道:“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也许正基于此,诗人笔下的梅多是“疏影横斜”,鲜有浓密艳丽之姿。漫步梅园吟梅诗、诵梅词,自觉齿颊留香;赏梅姿,品梅韵,更觉神清气爽!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花绽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