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作者: 冰玉

母亲心里很苦,母亲脸上很甜。母亲想得很开,母亲看得很远。母亲吃得很糟,母亲穿得很烂。母亲活得很累,母亲死得很惨。母亲走过的路很长,母亲生命之旅很短。母亲养育了九个儿女,九个儿女却未能赡养好一位母亲。

母亲很慷慨,母亲很勤俭。母亲很瘦弱,母亲很勇敢。母亲很和善,母亲很威严。母亲很无私,母亲很清廉。母亲很伟大,母亲很平凡。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村妇女,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题记

我的母亲王玉兰,生于1930年10月21日,逝于1990年10月29日,享年60周岁。母亲出生在卢氏县官坡乡火神庙村一个贫困家庭,外爷脾气不好,外婆体弱多病,唯一的舅舅英年早逝。母亲先出嫁到邻乡徐家湾一候氏家庭,生了三个孩子后,丈夫坚持要回老家鲁山县土门乡,母亲为了照顾外婆外爷,只好离婚。后经人介绍带着最小的孩子嫁给父亲,嫁给父亲后又生下我们六个孩子。而后不久,外婆就抱病身亡,可怜的母亲,娘家只剩下外爷一个亲人。

母亲年轻时曾当过副乡长、乡妇联主任、村妇女队长等等,工作热情高,干劲儿大,大公无私,深受群众好评。后来,由于家庭拖累,怕耽误工作,母亲请辞回家,全力支持父亲的工作。父亲性格要强,脾气暴躁,家长作风严重。对孩子们动辄打骂,孩子们和母亲都很怕他。按照如今的我看,父母的婚姻和当时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完全是一场悲剧。他们缺乏交流,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情。结婚只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已。我们是伴着父母的吵骂声,小心翼翼地长大的。母亲极力维护父亲的尊严,全心照顾父亲的健康和饮食。因为父亲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怕冷怕凉,冬天或阴雨天,常常睡到中午。加上父亲烟瘾特大,一天要吸三包烟,所以常常咳嗽、吐痰。

因为人口多而劳力少,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我们家自然是少吃缺穿的。母亲常常为全家人的吃喝犯愁,跑东家串西家,几乎借遍了方圆几十里可以借的家庭。直到现在,我还一直感激着那些曾经借给我们救命粮食的乡亲。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似乎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她总是让父亲和孩子们先吃,轮到自己时,不是没饭了就是啃锅底。母亲的爱是多么无私、伟大啊!我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学,但他们特别支持我们学习。除了大哥外,其余全部供养大学毕业。这在当时饥寒交困的条件下,能办到这一点,全乡几乎没有第二家。这是父母的英明,也是我们儿女的荣幸。

母亲心灵手巧,不但精通家务活儿,还会唱歌,会剪纸,会讲故事。小时候,我们常常缠着母亲唱歌、讲故事。母亲很善良,不管自己多苦多难,只要遇到上门讨饭者,都给些吃的。母亲还常常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吃送穿,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爱护老弱病残者。母亲坚持正义,疾恶如仇,热爱集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家办了个小貂厂,父母精心饲养,一年收入几千元。这在当时“万元户”稀缺的年代,影响不小。母亲被推选为县致富能手,在全县大会上做经验交流。家里富了,盖了新房子,大哥和二哥都娶了媳妇,姐姐也出嫁了。好景不长,表面健壮的母亲,在1990年冬天,因劳累过度导致高血压病犯,倒在了照顾外爷的床前。母亲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就撒手人寰。母亲的突然病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谁也没想到,母亲会这么早、这么快离开了我们!多少回忆,多少思念,成为我们终生的心痛和永远的遗憾!母亲去世后不久,外爷也不在了。没有母亲的照顾,父亲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不到三年,父亲也去世了。母亲如果能多活几年,父亲一定不会去世那么快的。母亲的病逝是我们全家最大的痛!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母亲,就泪流满面。

二十多年来,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家虽然也有意外变故,但大都有了好光景。请母亲放心,我们兄弟几个,团结一心,互相帮助,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相信您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幸福和骄傲的!提起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母亲,您安息吧!

下一篇: 赶圩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