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印象

作者: 王成家

赶圩印象0

临近元旦、春节,桂阳县各个乡镇的赶圩日一次比一次热闹。冬日的早晨透着寒意,却阻挡不了乡亲们赶圩的热情。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些片段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烁在心灵的夜空。而赶圩的记忆,便是其中最明亮的一颗。

小时候,一放寒假,父母就会把我们兄妹送往乡下外婆家。每逢流峰圩的赶圩日,外婆最爱带着我去赶圩。流峰圩场隶属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流峰镇位于桂阳县西北部,距离桂阳县城四十四公里,地处郴州、衡阳、永州三市交会处,拥有“小香港”的美誉。四百多年前,流峰就以集市闻名。20世纪80年代,集市面积达六七万平方米,除了集中的农贸产品交易外,还有服装、鞋袜、皮货、木材等商品的交易。1997年,流峰圩建成,规模与永兴县的马田圩、嘉禾县的塘村圩齐名,并称为“湘南三大名圩”,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顾客聚集,是当地及周边居民进行商品交换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逢赶圩日,流峰镇区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天刚蒙蒙亮,我们便早早起床,外婆熟练地收拾好篮子,里面装满了要卖的鸡蛋和一些自家种的蔬菜。我则兴奋地跟在她身后,手里拽着一小叠零钱放在裤兜里,时刻准备着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糖果和小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冬日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带霜的露珠在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同样赶圩的乡亲,大家互相打着招呼,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

到了圩场,眼前的景象让我目不暇接。各式各样的摊位排列整齐,有卖水果的,有卖农副产品的,有卖衣帽鞋袜的,有卖五金杂货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小吃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外婆熟练地找到她的摊位,开始摆弄那些鸡蛋和蔬菜,我则四处游荡,眼睛不停地搜寻着那些诱人的美食。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卖糖油饺粑的摊位前驻足良久,那一团团白白的糯米粉经过油炸之后又被一层糖浆包裹,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看起来格外诱人。我忍不住从兜里掏出零钱买了一串,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油饺粑外焦里软,甜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绽放,那种幸福感至今难以忘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圩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喧闹声也越发鼎沸。外婆的摊位前渐渐排起了长队,来买鸡蛋和蔬菜的人络绎不绝。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她慈祥和蔼,耐心地与每位顾客谈笑风生,仿佛每一个鸡蛋、每一捆蔬菜都承载着她的诚意和心意。

日头渐高,圩场的喧嚣逐渐平息。终于卖完了所有的鸡蛋和蔬菜,等外婆收拾好摊位,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一路上,祖孙俩谈论着今天的见闻和收获,欢声笑语不断。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身上,映照出一片温馨、和谐的景象。

如今,我人到中年,外婆早已离世,但每当回想起那些赶圩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是属于我和外婆共同的美好记忆,是乡村生活中最真实、质朴的片段。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份记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上一篇: 母亲
下一篇: 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