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乐趣
作者: 孙兆勇
我真正爱上读书,应该是从上初中的时候算起。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课外书,更谈不上买比砖头块还厚的“大部头”了。班里有个同学,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骑自行车十来分钟就能到。有一次,我打完篮球去他家玩儿,看到他竟然有一间单独的书房,可以自己在里面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书房里竟然有两面靠墙的摆满了书的大书柜,而且还是新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一面全是外国文学名著,像《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飘》《茶花女》等,一面全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我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眼睛发亮,欣喜若狂,忙问他我能不能借一本书看看。同学说,你随便借、随便看。后来,我才明白,他对父母给他买的书完全不感兴趣,只喜欢在书房的电脑前玩游戏,幸亏我来借书,新书外面的薄膜才被撕开,让他的父母以为他已经读过此书了。此后,我便开启了六年借书、读书、还书,再借书、读书、还书的时光,为了省去和他父母打招呼的麻烦,每次还书,我都骑自行车到他的书房窗户下,把读完的书从窗户的铁栅栏之间递还回去,在窗户外面看看屋里书柜上想读的书,告诉他哪一本,他再把新书递给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的一个暑假,那年的大雨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父母回乡下插秧种水稻,只有我和姐姐留在县城上学。白天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吃完早饭,我把板凳放在书桌旁,背对着书桌坐在板凳上面,双腿搭在床上,后背斜靠着书桌,这样一个可以斜躺着的“沙发”就拼凑成了。恰巧那时候一位同学送给我一盒磁带,后来得知那是被称为“钢琴王子”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在按下录音机播放按钮的那一刻,我的一只脚算是踏入了音乐的殿堂。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刚借回来的书,上面赫然印着“珍藏版”三个字。翻开扉页,纸张摸起来特别有质感,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黑色字体,书墨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捧书贴近脸面,深吸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曼妙优美的钢琴音符像是淙淙的流水从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指间流淌过,又流淌在书页上。我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飘》的女主人公斯佳丽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伴随着《水边的阿狄丽娜》悠扬而又高低起伏的旋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好像也有了印记。后来,每每听到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书中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他们生活的场景。
一整天,我都在捧着书看,一天只吃一顿饭,浑然不觉得饿,除了喝水、上厕所,就是斜躺在凳子上不动弹,坐久了屁股疼,我就垫着枕头继续看。屋外的瓢泼大雨停住了,但仍然可以听到淅淅沥沥的小雨声。窗外黑沉沉的,屋内书桌上亮着台灯,昏天暗地,分不清白天还是夜晚。正值酷暑,但因为雨水连绵不停的缘故,脚底竟然有丝丝凉意。身上披着薄毯子,一会儿就有了暖意。时间久了,不用回头看,只需一只手就可以按下放在后脑勺儿位置的录音机的停止键,打开磁带盒盖,调转一下磁带,放进去关上盒盖,心里默数着从头数第几个键按下便是播放键,音乐响起,接着看书。
我想,读书的乐趣莫过于此,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中,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生活,一起经历他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一起敞开心扉聆听他们内心不为人知的世界。或悲伤,或喜乐,或生,或死,像完完全全从头到尾全部经历一样,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浑然一体,忘却了那时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书的世界中。直到凝视着身边熟悉的一件件物品许久,意识才回到现实世界中。
二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依然爱捧着书读,或枕边,或沙发上,或马桶旁。如今,我已将诸多好书保留收藏好,等待女儿长大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