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白酒里的瑶寨亲情

作者: 刘鹏

岳父的老家在湖南省隆回县,爷爷辈从花瑶老寨用一根扁担挑到了现居的龙船塘瑶族自治乡补田溪。

龙船塘以文明、卫生、美丽而闻名,是怀化市最具魅力的传统村落之一。这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瑶寨风光独特,瑶寨的房屋瓦檐雪白整齐,屋角向上高高翘起,就像展翅飞翔的山鹰。

岳父性格憨憨的,老实,话不多。除了田间劳作,最大的爱好便是喝酒,关系最好的酒友便是岳父的二哥,我叫二伯。二伯是复员军人,是村里见过世面的能人。二伯家里的木房子也是村里最漂亮的吊脚楼,尤其是厚板桐油刷得光亮,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七彩霞光。

憨憨的岳父和勤劳的二伯最爱一起喝酒,一碟花生米,二两苞谷烧,心情开心要喝酒,心情不好要喝酒,有事要喝酒,闲来无事更要喝酒。因为酒精对于神经的双向刺激,所以喝酒带来的副作用除了畅快淋漓的欢笑,便是莫名其妙的争吵。妯娌们都习惯了这两个老男人,边喝着聊着,聊得开心处嘎嘎直笑,后面聊着聊着又总会争吵起来。

岳父人虽老实,但脾气确实不好,每次吵架都是孩子气般摔杯便走,但过一会儿准又磨叽地走回来,和伯父继续喝。但这天不知怎的,竟然是伯父一摔杯子走了,岳父则得意忘形地继续自斟自饮。

后面妯娌们才弄明白,原来是伯父的儿子不太省心,喝酒、打牌老是惹祸,然而岳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舅子以乡里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怀化市重点中学(高考更是以优异的成绩鲤鱼跳龙门,顺利考上了国家重点军事院校,这是后话)。因此,岳父不由得虚荣心极度膨胀,在伯父面前挺胸抬头,话也说得越来越没边,把当哥的气得吹胡子瞪眼,感觉很没面子。

岳父自斟自饮了一会儿,看伯父还是没有回来,回想着虽然兄弟俩老是吵架,有矛盾,但家里每逢大事必定是伯父照顾着和帮衬着,从不计较。想到这里,岳父终是过意不去,道歉吧,但内向腼腆的岳父没法子张开这个嘴。想到这里,自作聪明的岳父灵机一动,摇摇晃晃地跑到邻居大哥家里,邀起大哥开着“铁牛”(手扶拖拉机)向龙船塘乡公所跑去。

憨憨的岳父搭乘摇摇摆摆的“铁牛”停到龙船塘供销社门口,小步快跑到卖酒的柜台上,摸出一张新版“大团结”,闭嘴皱眉考虑了好一阵,闷声闷气地对着售货员小姑娘说:“一瓶那个。”

岳父指着的是一瓶60度的白酒,售货员板着脸先递过来白酒放在柜台上,再扔过来一堆找散了的钞票。岳父哼哼两声,把酒揣在怀里又蹦上了“铁牛”,为表示感谢,给开车的大哥装了一支土烟。

开车大哥将“铁牛”发动,“铁牛”摇摇摆摆地向村里驶去,刚刚过了村口的刻字石碑,准备蹚过小河,突然连人带车歪在河里不动了。还好当年岳父身手比较灵活,趁着车头一歪的时候,顺着拖拉机的货箱连滚带爬地跌到了河里,刚好离家里不太远,便扯起嗓门儿喊了起来:“老二哩,老二哩,给你买酒回来了。”

闻讯赶来的二伯举着电筒指挥一帮后生喊着号子把拖拉机正了起来,安慰着开车的大哥,承诺明天帮他修好。哭笑不得的二伯看着“铁牛”旁边一身泥泞的岳父,若有所思地接过岳父递过去的白酒,指了指温馨灯火的家,拖着冻得直打哆嗦的岳父说:“走,家里喝酒去。”刚吵完架的兄弟俩步履蹒跚地挽着手臂向家里走去,两只手电筒忽闪忽闪的,明亮的光柱掠过两条重叠在一起厚重而长长的伟岸身影。

当晚,二伯又高兴地叫二婶子炒了几个下酒菜,一盘洪江鸭,一碟花生米,一碟炒猪肝,就着这瓶洪江白酒,两个好兄弟你一杯我一杯,小酌慢饮,碰杯再续。这个时候的岳父和二伯,端起酒杯便是自己的国王,放下酒杯便是生活的重担,摇头晃脑、吹牛打屁的那个开心和满足啊。在万家灯火的瑶乡夜晚,在清凉温暖的月光之下,一杯月光好下酒,一粒花生米便是菜。一杯洪江白酒里折射出的是满满的、浓浓的、绵柔的、醇甜的瑶寨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