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蓦然回首,致敬走过的苍茫日子
作者: 唐兴爱
回首2024,我们手牵手,共同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肩并肩,共同面对生命中的风雨。从每一节课到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活动到每一次实践,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总能积极应对,取得成功。与其说我们享受了胜利的喜悦,不如说我们一起享受了拼搏和争取成功的过程。随着年岁渐长,看见别人的一点点进步,我总是非常喜悦,那是一种共同成长的享受。看到有人病体痊愈,我们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病毒。
是的,每个人都是战胜严冬的一粒种子,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唯有此时,才真正懂得最珍贵的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如果没有健康,失去了生命,你要那么多名利干什么呢?
岁月来往如梭,又到年终岁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世上本没有天荒地老,时光飘过了三百六十五天,人心自然也老了一层。望着窗外萧瑟的世界,心中竟有些莫名惆怅,剪不断,理还乱。回望来路,那些来去如飞的日子里,我一刻也未曾停歇!让岁月发光,让生命闪光,让自己不停追光。无论干什么,从来不曾虚度,我真的尽心尽力了。同时,我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否辜负了岁月,岁月待人是公平的,一定是不饶人的。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一个人认清自我,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成熟。过去的一年,我学会了顺从,不再执拗。不再为看不完一本书而熬夜,想看就看,不想看就睡。随手把书放置一边,并且自我安慰,明天再看吧!于是,心安理得,自顾其他去了。
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相信自由,我们就会有了松懈,也许松懈只为再蓄后劲。不管有多少理由,不管多么忙碌,我也会给自己放个假,放松心灵,给自己赋能,为自己松绑,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我学会了看开、看淡、放下,名利如此,写作也如此。不再为发表一篇作品而惊喜万分,国家级也罢,省级也罢,发表了就发表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发表,放一边去,待有空了,找一找毛病。在发表或不发表上,无须损耗心力,写我所写,想我所想,随性而为,顺其自然。
世上最大的贵人,就是自己。只有认清自己,修炼自己,稳住自己,才是一个人不断向上、成就自我的最好方式。想要站稳脚跟,必须提升自我认知,实现自我升级。世界那么多人,关注你的人没有几个,安心过你的日子就好。别总想着缝补世界,能竭尽全力干好本职,把背影留给地平线就好;别去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使自己是萤火虫,也要学会照亮别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我写即我心,摒弃功利主义,不求登什么大刊,不求获什么大奖,不内耗自己,不透支自己,过好平淡、平常的每一天。
过去的一年,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太在乎别人的评论,有些东西只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我反复思考后明白:有时候,人们苦过、累过后,往往需要一个心灵的宣泄口,这个似乎无关文采,也无关水平,更重要的是关注到人们的心灵的抚慰,更重要的是自我战胜、自我觉醒,让自己成为救赎自我的人。
有人说,如果不能突破枷锁,赶超时代变化的脚步,你的人生也不过是把父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甚至可能更艰难。这一年,也许有些计划并没有完成,有些心愿也并未实现。比如心心念念要修校史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由于自己的无能或等待,校史馆项目仍遥遥无期。但总算也想明白了:尽人事,知天命,尽我力,努力办,即使功亏一篑,没有完成,也只能认命。凡事无愧于己、无愧于心就行了。忙忙碌碌一年,不可能一切都顺风顺水。漫漫人生旅途,难免会碰上一些瓶颈期。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人前说人话,人后说瞎话,人前冠冕堂皇,人后口蜜腹剑,生旦净末丑,各种表演应有尽有。别把自己淹没在世俗洪流中,也别让自己成为另类。有时候悦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原谅别人的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境界;直面社会,直面挫折,也是很关键的人生一课。轻轻和自己说“没关系”,抱一抱那个敢为人梯、胸怀宽广的自己。
一年有一年的阅历,一年有一年的苦难,一年有一年的成长。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自己一生心系光明,无私做人,也想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挑战自己,进而证明自己、抚慰自己,却一次次在人情世故中碰壁,潜规则让我明白自己的单纯和肤浅。也知道“社恐”很麻烦,沟通在社会中很重要,但真正面对面坐在一起,看看人家趾高气扬的样子,你就不知道从哪儿聊起,聊些什么,于是又在插科打诨中虚度光阴。明知道别人在说假话,并且不能自圆其说,但自己还是成全别人,答应别人,让自己的善良再一次伤害自己。对待别人的责难和无理,也想当一次好汉,行侠仗义,但人生已过一半,那份古道热肠早已在麻木和消磨中消失殆尽。母亲老了,病痛又多,常常告诫自己,要多陪陪母亲,多为母亲想一想,及时行孝,以免落下遗憾。然而,由于工作实在繁忙,忙得昏天黑地,四天后去医院,母亲一句“忙工作就是了,还要妈干什么?”忽然间,让我泪流满面。旁边的大哥抚背安慰,才使我堵住了崩溃的堤坝。那种欲说还休,那种欲哭无泪,又有几人能懂?
在这忙忙碌碌的人海中,人们只关心你做得好不好,谁又会关注你的心灵累不累呢?人们只看到你的坚强,而你的坚强又有多少人买你的账?有人只把你当作靠山,谁又能为你遮挡风雨。我想,不必强求别人,不必让自己背负太多,要学会自我救赎,自我关注,自我调节,自我放飞,而文学恰恰是一泓心灵的清泉,清洁灵魂,洗涤思想,锻造意志,追逐梦想。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实在不是个有天赋的人,一个人踏踏实实坚守二十多年,也写了二十多年,不为虚名,也不畏别人说三道四。但我坚信,一个人坚持十年用心做一件事,一定胜过一个人一年做十件事。坚持之甘苦,唯有自知,碌碌无为也罢,最好的作品仍然在路上,最好的奋斗依然在路上。虽然没有登什么大刊,也没有压箱之作,但平凡有平凡的道理,平庸有平庸的坚持。一切源于我读书太少,读书习惯也不好,凭着自己的一份热爱,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放弃,不懈怠,不自暴自弃;不自大,不自封,更不敢妄自菲薄,坚信文学的力量,固守文学的心灵,一直走下去,一直写下去。
杨绛先生说:“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我说过,我写作是一个丢不了、放不下的爱好,因为写作可以擦拭灵魂,可以富养心灵,可以救赎自我,可以舔舐痛苦。作为一名写作者,原本奢望不高,一切只是为了做更好的教育。如今,教育的园地不曾荒芜,发表近五十万字的作品;而文学的园地倒是有些油尽灯枯。唯有博览群书,方可获得源头活水。因此,平时多读,多写,多积累,方能不断成长。经过艰苦的跋涉,经年累月的奋斗,倒也一路花香,一路芬芳,文学也小有成就,成为域内小有名气的作家。
一年来,不管多累、多苦、多忙,我依然初心不改,依然坚持不懈,每周末坚持编发一期公众号,但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母亲三次住院,还有自己偷懒,今年共刊出36期。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之中,有的发表在省级报刊《江河》《甘肃日报》等,也有诗歌发表在《奔流》《金城》等上面,还有发表在《甘肃教育报》《凤凰资讯报》等报纸上,并且在市级文学大赛中获奖,当然最重要的是,今年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就是把我从1992年开始发表在《兰州铁道》上第一篇作品起,共500篇散文随笔作品进行整理,精选出版了100篇散文集—《向阳而生》,受到朋友们和文友们的鼓励和肯定,这大抵就是今年的收获吧,虽然微不足道,但全力以赴,倒也聊以自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回眸2024年,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一切都成为回忆,一切终将过去。
站在2025年的门口,我们在倾听的春雷中,感受到生命的回响;在晨曦的微光中,感受到文学的光芒,虽然微弱,却也是点亮黎明的伟大之光。这束光必将照亮接下来的每一天,让我更有信心坚强地做、快乐地过、明白地活!
愿你我的2025年,心怀美好,万物可期,所愿皆如愿,所行皆坦途,希望未来的日子里,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希望新年的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