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登高
作者: 赵耐业重阳,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节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与小冯夫妻俩,以及他们家的小孙女,同坐地铁一号线去相门。
出地铁相门站三号口,远处的相门城楼高高矗立在马路对面,宛如一位威严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来到城楼下,微风轻拂,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
眼前的护城河,水波荡漾,一望无际,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环绕着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城门屹立在河岸边,雄伟壮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城墙坚固厚实,庄重威严,让人不禁想起往昔的辉煌。这座城楼建于春秋时期,是吴国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的。据说,吴王阖闾命铸剑师干将在这设炉铸剑,因此得名干将门,后改称“相门”。
沿着城墙,我们来到城楼入口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城门旁,几发旧式炮弹横卧墙前,斑驳陆离。看到它,仿佛战火纷飞的战场就在眼前,耳边好像听到了将士们的厮杀声,又好像听到土炮的轰炸声,仿佛看到将士们打胜仗后,在楼顶上激动地挥舞军旗……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渔船的聚集地,也是海上运输繁忙的港口,更是丝绸之路水上运输的重要起点。无数商船从这里起航,驶向不同的地方,为苏州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与丰富的文化。
穿过门洞,右拐走向登楼路。登高人较多,小外孙也在凑热闹,十三个月大的小娃娃不让抱着走,非要自己走,姥姥没办法,只好扶着她慢慢前行。稚嫩的小脚,一步迈出,带着试探与勇敢,再一步落下,充满好奇与憧憬。那小小的脚丫,踏出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留下的是成长的足迹。同孩子一起漫步登高,心中的激动如汹涌的海浪般难以平息。很快,我们就爬到城楼最高处,相门周围的壮丽景色难以言表。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仿佛也在感受着这独特的时刻。能够与孩子共享这份美好,让我感动。护城河水平静得像面镜子,阳光洒落在河床上,五彩斑斓,让人陶醉。
在护城河的两岸,桂花如繁星般点缀,朵朵灼灼,似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秋光里。那金黄的、淡黄的花瓣,小巧玲珑,簇拥在一起,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微风轻拂,桂花的香气悠悠飘散,仿佛仙女散花,飘洒在护城河的每个角落。游人漫步在河畔,呼吸着这甜美的气息,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笑容。
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遥望北方太谷。思绪如脱了缰的野马,奔向了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熟悉的山水,有我的亲人,有我儿时的记忆。家乡的情如同一股温暖的清泉,在心中流淌。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思念之情越发浓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这份思念更是如潮水般汹涌。
天蓝蓝,水清清,这美丽的景色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在这重阳之际,古人与菊花寄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近代散文家朱自清也曾写道:“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不应只看到岁月的流逝,更应珍惜当下的美好。再看城楼的周围,高楼大厦,一排排,一幢幢,白色的小区与护城河为伴,住宅楼错落有致。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幸福!优美的环境带来的是养生福地,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护城河水流淌的美妙歌声,真像是一曲奏响的幸福乐章。
下楼途中,遇到了一对老夫妇。老妇人的双腿犹如灌了铅般沉重,每一步都迈得艰难无比,前一步颤颤巍巍地伸出,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后一步沉重地拖拽着,似有千钧之力阻碍着她前进。而她的丈夫,如同一棵坚定的大树,上半身紧紧抱着妻子,给予她温暖的依靠,下半身耐心地帮她挪动着那不听话的双脚。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道风景,构成了一幅写满爱与坚韧的动人画卷,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身上沉淀。也许,这就是我喜欢的老伴儿模样!下楼后,走到不远处,回望相门城楼,它更加宏伟壮观,气势高大,威严肃穆。
重阳登高,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如登高,一步一风景,一步一感悟。唯有不断攀登,才能领略更广阔的天地,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坚实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