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酒馆
作者: 宋翠菊生活中,我是一个喜好做点儿买卖的人,觉得周旋在形形色色的群体里,跟在万花筒里般有趣,也长见识,算是乐在其中。那个我生命里第一次经营的小酒馆,更是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小酒馆是相对于当今的盛世繁华而言,那酒馆在当年的时光里也不算小。当年的小县城类似有名的也就那么四家吧!分别在小城的四角,我们的酒馆就在东南角,顾名思义也就是当年的东方大酒店。在我高考前夕,我们家承包下来,缺个自己家的人专门收钱管账,刚好高中毕业的我就作为唯一的人选,算是赶鸭子上架,一考完试,就被家里人从学校里铺盖卷一卷,连家也没回就去酒店干活儿了,后来出了成绩刚好也没考上。因为上学早,毕业也比同龄人早那么几年,还一肚子玩心的我,没出去玩几天就被逮到酒店,想着当时的心情,我恼啊,感觉百般不愿意。可生气归生气,年少的我看不懂未来也看不透梦想,也不敢不干了。既然非干不可,那就干吧,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干好,我偷偷地想。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天,那时的酒店相对少,一到饭点,人跟逢会一样几乎是一个点就来了。我作为前台掌柜的,得接待安排房间,安排菜,那时吃标准的多,吃标准也是很洋气的,很多厂子的领导都是吃标准的。这吃标准,当时厨房的师傅只管炒菜,是不管安排点菜的,我还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各房间的菜点配好,我真是不知所措,晕头转向。当时的工作除了把吃饭的迎进来安排好,还包括客人们吃完饭送客的客套话。青春年少的我,算是一股清流过于倾向美好,看不得人世间丑陋不堪的嘴脸。我一边厌恶着,一边敷衍着。那时的我似乎在那洪水里就那么来回晃荡,有时也会学着说那些客套话,胡乱招呼着。这样忙忙乱乱地干了有个把月吧,我惊喜地发现似乎是被练出来了。磨炼的意义所在,真的是越练越好,越磨越光。
在我的酒馆生涯中,更有标志性意义的就是对咖啡的认知,对咖啡气息的那种拿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咖啡还是一种颇为时尚、高档的消费品,我们酒店可能是因为那时有很能鼓捣事的二哥,喜欢时尚,地方上还没有咖啡,得去更高级的大一些的地级市才能买到。当时我见到的就是大罐的雀巢咖啡,一斤装的,还有一瓶咖啡伴侣。其实,对于从来没喝过咖啡的人来说,头回喝是香中带些苦的,还有一股煳味。但是,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对甜的喜乐,苦咖啡的香醇会品的还是少,如果不放咖啡伴侣感觉喝得挺难过的。因为有了咖啡,当时那叫一个火,那时县城的饭店就我们大东方有咖啡,就因为这咖啡又引来了一批慕“咖”名而来的食客。于是,这分配咖啡的任务就又到了我的头上,餐费够标准的是每客一杯。那时大部分人是不喜欢苦味的,都得放咖啡伴侣,而且得多放咖啡伴侣,这不,咖啡用了一半,咖啡伴侣没了,光用咖啡冲泡,都不爱喝,都喊着加咖啡伴侣。这怎么办?我就给放白糖。
更为有趣的是,我作为分配咖啡的主要人员,便也有了喝咖啡的便利,随时能喝到各种口味的咖啡,喝到有了咖啡瘾。因为喜欢就变着法儿地喝,变着法儿地品,当时我还专门给自己买了咖啡杯,感觉洋气得不得了。还有那时对厨房菜品的掌控,让我现在对气息味道的品鉴和兴趣,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启发和锻炼。想想那时,虽然是毫无准备地去跟着开了几年酒店,但我还是咬着牙混下来了,这对我整体内心的忍耐、坚持的打磨是功不可没的。因为需要高效快速地分配菜品,更是打造出我瞬间能把脑子转它几个圈的效率。人,总归是要去经历些什么,去做些什么,你才能知道你能干什么,愿意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小酒馆,是我谋生路上的开场大戏,对于我的生命历程,它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圆满的非凡的意义所在!在那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两年应该说是初见众生,有苦,有辣,也有酸和甜,也给了我一份面对生活的坚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