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不出城——武冈城五座古桥的故事

作者: 欧志伟

武冈桥多,乡镇、村居以桥命名的就有数十个,老城区就有梯云桥、化龙桥、云山桥等十多座桥梁。据有关资料记载,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每平方公里有0.7座桥,而武冈老城内每平方公里竟有3座桥梁!

武冈城内有资水和渠水两条河流穿城而过,曲折蜿蜒,把偌大的古城分隔成“川”字形。十多座桥横跨两水之上。使老城区内外相连,不但便利了交通,而且还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古老的风貌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远近的游人。

资水上建有梯云桥、玉带桥、春光桥和云山桥,穿城而过的渠水之上建有七座桥,桥的建筑式样基本相似,用大块青石砌成,桥下弯曲似弓,桥面平整如砥,两端石级叠砌成缓缓斜坡,看上去小巧秀美,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武冈古城内的穿城河,名为渠水,是雪峰山赐予武冈人的礼物。在穿城河上,有五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五座桥依次横跨在河上,且每座桥名都带有一个“龙”字:兴龙、攀龙、骧龙、游龙、化龙。这五座式样不同但名称中都嵌有“龙”字的桥,相传由朱王所建。在武冈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个“五龙不出城”的故事。这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有关。

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见他第十八个儿子朱楩在京城内寻衅滋事,肆意妄为,就将他封为岷王,最后迁至武冈。朱楩来到武冈后,见风景秀丽,美不胜收,就安下身来。

岷王定居武冈后,看到他的四哥朱棣抢了侄儿的宝座当了皇帝,满腹怨气,发誓也要过一把“皇帝”瘾。于是,广集民夫,大兴土木,修建王城,加固城墙,又引来渠水(资水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雪峰山,在武冈汇入资水),让水绕城而流,以让王城“固若金汤”。

作为王城屏障,有了水没有桥还不行,朱楩又在渠水上建桥五座。五座桥中的第一座叫兴龙桥,因离湖南省著名的二十八口古井之一的武陵井仅百步之遥,所以也被称为武陵桥。为了给桥取名,他费尽了心机。他想,这名字既要响亮,又要隐含自己有朝一日登上皇位的愿望,又不能被人识破,以免遭杀身之祸。他寝食不安,冥思苦想,刚将第一座桥命名为“兴龙轿”,不料一病不起。

或许是天意不让朱楩有当皇帝的邪念,他来不及为第二座桥命名,便一命呜呼了。后来桥建成了,当地老百姓觉得当皇帝是有天命的,而岷王朱楩是朱元璋的儿子,他又是凭借朱元璋才当上王来到武冈的,多少有些攀龙附凤的意味。于是,老百姓就把第二座桥称为“攀龙桥”。

有人说,朱楩作为一个花花王爷,哪能当上皇帝呢?要想当皇帝,除非皇帝主动把皇位让给他,第三座桥应叫“让龙桥”才行。这样,“让龙桥”的名字就在百姓口中传了下来。该桥北通老南门,南连资水方向的古城区,是连通古城南北主要街道的要津。

让龙桥下游五十米的“游龙桥”,最初有人称为“野龙桥”。百姓认为,朱岷王顶多是条飘游不定的野龙,不是真龙,就把那第四座桥称为“野龙桥”,后来人们嫌“野”字太土、太俗,就将“野”字改成了“游”字,称为“游龙桥”。

朱王一死,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如同南柯一梦,化为泡影,人们就将第五座桥称为“化龙桥”。这渠水上的五座古桥,化龙桥是最壮观的一座。如今,桥上建了一座化龙寺,规模不大,但在当地名气颇大,是武冈市佛教协会的办公场所。桥寺一体,在我们国内也是少见的。化龙寺一直以来香火旺盛,为了拜佛,一些人可以彻夜不归。正道是:“莲花细步散香尘,珍重盂兰礼佛频。多少缠绵无限意,化龙桥畔未归人。”

后来,迷信的当权者怕五桥真的变成“五龙”飞走,变成真龙,便将“兴龙桥”的“龙”字改为“隆”字,取其兴旺腾达之意;将“让龙桥”的“让”字改成“骧”字,又在武冈城南面增修一座新城,将五龙圈在城内,不让它们出城。于是,就有了“五龙不出城”的传说,武冈这个最为经典的民间传说,就一代一代盛传不衰。优美的传说给优美的建筑艺术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上一篇: 老咸菜坛子
下一篇: 于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