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 闭晓丽 罗艳 季子涵 张磊

高职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0

[摘           要]  目的:研究高职层次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暴露之间的关系,探索降低职业暴露率、增强职业认同感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量表及职业暴露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职医学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3.28±0.56)分,职业暴露率为52.88%;已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3.17±0.54)分,低于未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总分(3.40±0.54)分,在职业认同6个维度上,已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的得分均低于未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增强有利于降低职业暴露。结论:建议从新生入学起,通过多途径强化职业规划、防护知识,加强技能培训等教育,减少实习职业暴露和增强职业认同感。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职业暴露;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8-0133-04

医学生职业认同反映了对医生的职业认知和评价,在学习生涯中作为桥梁连接着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定位和认知、规划和选择。医学生实习时,与医务人员处于同样工作环境,有毒有害或传染病病原体暴露风险大幅增加。研究显示,由于防护意识淡薄,缺乏防护知识,技能操作不扎实,心理素质不好,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风险是医务人员的7倍以上,成为高风险人群之一[1];职业暴露后将直接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如物理性、生物性暴露时面临20余种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风险[2],带来严重心理和情绪反应。[3]职业暴露与职业认同感存在相关性[4],当职业认同陷入危机,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增加职业暴露危险,当发生职业暴露后,实习生会产生离职或转职意愿,降低职业认同感,产生消极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生涯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研究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暴露之间的关系,寻找降低医学生职业暴露率、增强职业认同感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高职医学院各专业实习生,纳入标准: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了解调查目的并自愿参与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心理疾病患者;拒绝配合者。

(二)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设计和选择合适调查项目和量表,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专业、学制等);二是职业暴露,参照安徽医科大学张倩[4]、湖南中医药大学龚丽清等[5]设计的问卷,将暴露情况分为生物、化学、物理、运动、暴力攻击和社会心理性;三是职业认同,以量表形式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张丽莉等人[6]开发编制的《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该量表经多位研究者使用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量表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2为不认同,2为低度认同,3为中度认同,4为高度认同。

(三)统计学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导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和分布形式进行统计描述,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并对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进行校正。

二、结果

(一)总体情况

共收集有效问卷1356份,调查对象来自12个专业,依次为护理658名(48.53%)、医学检验技术179名(13.20%)、康复治疗技术170名(12.54%)、助产143名(10.55%)、其他专业206名(15.19%);年龄分布为(21.73±1.27)岁;男生198名(14.60%),女生1158名(85.40%),男女性别比为0.17 ∶ 1;生源情况分布为五年制149名(10.99%)、高中毕业生598名(44.10%)、三校生609名(44.91%)。

(二)职业认同总体情况分析

职业认同结果显示,总分为(3.28±0.56)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职业认知(2.91±0.53)分,接近中等水平;职业情感(3.18±0.82)分,职业承诺(3.14±0.83)分,职业期望(3.35±0.72)分,职业价值观(3.47±0.62)分,四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行为(3.66±0.7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详见图1。

(三)职业认同组间比较分析

从性别来看,男生在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2个维度得分高于女生;从生源来看,五年制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和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得分高于三校生和高中毕业生;从专业来看,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其余专业均处于中等水平,部分专业在职业认同总分和6个维度上存在差异,详见表1。

(四)职业暴露总体情况分析

职业暴露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期间共有717名实习生至少发生过一次职业暴露,占比52.88%,从暴露类型来看,社会心理性发生率最高(34.81%),其余类型分别为暴力性(25.07%)、物理性(23.30%)、运动性(16.67%)、生物性(7.74%)和化学性(3.98%);从暴露类型数量来看,发生过一种暴露类型的职业暴露有280名(39.05%),两种暴露类型的有215名(29.99%),三种以上暴露类型的有222名(30.96%),分布情况详见表2。

(五)职业暴露组间比较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生暴露率为56.04%,高于男生的34.34%;从生源来看,三校生为56.65%,高中毕业生为52.17%,五年制毕业生为40.27%,三校生和高中毕业生均高于五年制实习生;从专业来看,助产专业最高,达到72.73%,其次为护理专业(63.68%),两个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其他专业,详见表3。

2.上标字母表示与该组组间比较在检验水平上有差异。

(六)实习生职业暴露与否的职业认同分析

已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3.17±0.54)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承诺两个维度上低于3.00分,处于低度认同层次,职业情感维度得分刚刚超过3.00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职业价值观(3.39±0.6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生(P<0.05),详见图2。

(七)不同职业暴露种类的职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从职业暴露发生种类来看,只发生1种职业暴露的职业认同总分为(3.27±0.52)分,高于发生2种职业暴露类型,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5个维度也高于发生2种以及职业暴露类型,详见表4。

(八)职业暴露类型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

以职业认同为因变量,暴露类型、暴露种类数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方法:前进,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社会心理性,暴露种类数量2个变量,详见表5。

(九)职业认同各维度对职业暴露的影响分析

以职业暴露为因变量,编码0=未发生暴露,1=发生暴露;以职业认同6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I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方法为向前:LR,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变量有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两个维度,说明这两个维度对职业暴露影响较大,详见表6。

三、讨论

医学实习生职业认同总分为(3.28±0.56)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医院环境,了解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日常,体会到医务工作的压力和风险,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重新审视自身对医疗工作的认知,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7]。高中毕业生职业认同相对较低,高中毕业生由于高考志愿滑档,多数就读高职院校,与最初意愿不符合造成较大落差,导致职业认同感最低[8],陈永杰等研究也显示职业认同感与高考志愿存在关联[9]。

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超过了一半,高于刘以娟等[10](25.98%)、陈碧贞等[11](26.67%)、丁思艳等[12](42.31%)研究结果,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社会心理性(34.81%),其次为暴力性(25.07%)、物理性(23.30%);从发生暴露特征来看,女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男生,与陈小玉等[13]研究结果相似,与实习生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有关,而女生多集中在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这两个专业从事更多的护理工作、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接触患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较多,不仅面临更高的暴露风险,还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和负荷。本次研究结果也得出同样结论。五年制实习生的发生率低于三校生和高中毕业学生,可能是与五年制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有关,也与五年制学生职业认同较高、在实习过程中更认真细致对待工作有关系。

已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生在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上得分均低于未发生职业暴露实习生,随着暴露发生种类的增加,职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得分降低,并且职业暴露尤其是社会心理性损伤对职业认同起到负向影响作用。另外,职业认同对于职业暴露是保护因素,尤其在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两个维度后会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张倩等[4]的研究也显示,职业暴露对于学生职业认同感有较大影响,发生职业暴露后,会给实习生带来严重心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容易产生消极的职业价值观,造成职业倦怠,产生离职或转职意愿,降低了职业认同感。所以要树立医学实习生正确的职业暴露预防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暴露的严重性,同时加强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教育,降低职业暴露率,不断提高职业认同水平。

参考文献:

[1] 汪可可,杨文伟,李春燕,等.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0):1587-1591.

[2] 顾露,胡萍.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回顾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4):532-534.

[3] 洪震,张莉,严鑫,等.高职实习护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与行为反应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9-62.

[4] 张倩.某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与职业暴露现状调查[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8.

[5] 龚丽清.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

[6] 张丽莉.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 高晨,李姗,叶宇豪,等.本科护理在校生与实习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视界,2022(11):43-45.

[8] 季小红,王文军,侯珊,等.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与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1):71-74.

[9] 陈永杰,王媛.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1):50-54.

[10] 刘以娟,吴梅利洋,王冰花,等.医学生实习期间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及分析[J].护理研究,2016, 30(6):696-698.

[11] 陈碧贞,蚁少华,陈慧,等.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实习生职业暴露及防护认知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14-16.

[12] 丁思艳,邵小青,茅一萍,等.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 15(10):796-799.

[13] 陈小玉,刘祖平,白鍊.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96,198.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