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错题订正

作者: 许龙福

摘要:习题练习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使错题订正更为高效有益?笔者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力求使习题练习在完成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升思维、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亲身实践,认为该方法能使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教育;教学;最近发展区;错题订正

学习是一个循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使此过程能更加高效,每单元结束有些内容甚至每堂课结束后,习题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何使习题练习在完成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升思维,发展能力,笔者在近几年中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他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为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通俗的来说就是学生中的多数手举起的高度和弹跳所能达到的高度之间的一个空间领域。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及订正

传统习题教学主要服务于“双基”,即“知识方法介绍→典型例题分析→学生模仿→巩固知识和方法”这种被动构建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习题教学往往是就题论题,到最后演变为题海战术,无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表现出厌倦情绪。对作业上的错题,讲评时教师在黑板上笔工笔正地板书解题过程,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地抄写解题过程,起不到订正纠错的目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及订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设问、追问环节,进行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联系。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引起学生思考,制造矛盾的冲突,形成对比,使学生获得新知。习题选择上考虑典型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散性和创新性,错题订正时更注重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及订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和错题订正习惯是提升学习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订正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一味注重自己的教法而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的话,就是一种脱节的教育。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著名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要沟通交流、彼此学习,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将教育的效益最大化。在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或许课堂氛围是活泼热烈的,但如果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或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那绝不是教育应该采取的做法。甚至可以说这种学习是肤浅低效的。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也曾经发生过讲错题目而使学生反复出错的尴尬事件。仔细回想起来,当时我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学生没有真正调动自己的思维,盲目听从老师的讲解,认为老师说的永远是正确的,殊不知求知的路途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老师也有出错的时候,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监督和品鉴。且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想通了问题,才是教育的目的,才意味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所以,基于对此的反思,我认为要大胆的让学生讲,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贯穿教育的过程。

我还有过多次这样的教学经历,当学生向我提出困惑点和疑难点时,我讲解完一遍后学生大多数都会点头示意自己听懂了,但当我要求学生复述一遍时,学生又犯难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全靠教师讲解而一知半解的习题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课本上的知识。由此,我不禁反思,一味的知识讲解和灌输,怎么可能真正使学生学会知识?当然,很多时候有些错题学生总是一错再错,他们会抱怨记不住、学不会,这个时候,不能只想着责怪学生“懒”、“笨”。因为当学生总是做错的时候,他们的不懂与不解,除了可能来自学生自身的懒惰,也有可能来源于教师教学的不到位,如果教师真的能保证学生思考透彻、理解全面,难么也不会有那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问自己,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学生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顾着自己的教学步伐,虽然教师总是教给学生题目的各种解法,特别是最优解法等等,然而教师忘记了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接受程度为何,学生能否自己使用这些方法等等。而这些,是有效的习题讲解和错题订正的重中之重。所以,我认为这一点急需改变,教师在平时备课时,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理解能力,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在习题讲解、错题订正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错误,但错误的解决首先得靠学生自己,或与身边的同伴共同探究,解决不了的时候,再向老师求助,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订正成果

2024届初三M班在初二结束阶段的发展有点滞后,到了初三,我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管理班级,一个学期后班级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其中有一位同学在学习方法分享中如是说:

尊敬的各位师长、同学们: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谈一谈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而今天我想提及的,便是订正。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不是一个聪明人,平时作业总会错错一大堆,50、60分的作业和默写是常有的,也总会被老师追着订正和重默,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了订正错题上。

可能像我这样的同学还有不少,面对着眼前密密麻麻的错题不知从何入手。我觉得拿到一份批改完的作业,首先应看看自己都错了些什么,哪些是不应该错的,哪些是因为粗线条导致的,先把自己能订正的题目都改过一遍。然后我们会发现一些攻克不了的题目,是超出自己智商范围的,这个时候我会找到四周的学霸们,死皮赖脸地恳求他们教教我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自己再动手算过一遍,直到明白了。这样在老师讲评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订正。如果有同学间交流以后也搞不定的题目,才求助于老师。而这些题目,相信老师上课时也会讲评,再听一遍,印象就更深刻了。

订正错题时,一定要写理由。做一道题并不等于做对一道题,特别是订正的时候,答案就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思路和理解。不懂就问,问来问去,就问出来了。错题还需经常巩固,复习错题时,我通常是用眼睛看,在脑中分析,草稿纸上写出重要步骤,直到想通。分析和总结是为了避免错题再错,每一次错题的巩固都是一次提升。

老师说同一类题练一两道就好,多练浪费时间,是对的。但是,是不是练完就完成了任务,就大功告成完事了呢?如果没有思考、总结、分析、归纳诸如此类订正的过程,找出关键点,真正理解并逐步内化,可能也就只能是练完就完了。所以我总是将订正放在首位,错题订正到位以后再去完成家庭作业。

以上是我对错题订正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取长补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反复推敲,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以上这位同学的发言,是我贯彻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渴望看到的结果,看到学生们从中获益,我深感欣慰。未来我也会继续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理。

习题练习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使错题订正更为高效有益,我在教学中遵循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和错题订正不仅能巩固新知,更要养成善于思考、提升自学能力的目标。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一教学方法确实能使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师更要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了解他们的学习规律、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更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探究研讨,勇于交流、共同进步。让错题不白错,让每一道错题都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积极思考,使得学习更加稳扎稳打,实现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