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侯晓莉摘要: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引导艺术的实践效果,旨在为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引导艺术 思维培养 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学科,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能力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引导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引导艺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研究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巧妙运用引导艺术,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入数学故事等,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有趣的情节相结合,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艺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促进自主学习。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增强师生互动。引导艺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能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情境引导策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引导艺术的重要应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等。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创设购物打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从而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问题引导策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然后再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剪拼等方法进行探究,逐步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活动引导策略。组织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棒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类比引导策略。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授“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比与除法、分数进行类比,让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以“圆柱的体积”教学为例。情境引导: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如茶叶罐、水桶等,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容积呢?这就需要我们求出圆柱的体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问题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让学生思考转化的方法。
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圆柱之间的关系,如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相等。
类比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类比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 底面积×高),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体积 = 底面积×高)。通过以上引导艺术的应用,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不仅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运用情境引导、问题引导、活动引导和类比引导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引导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和教学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导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为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