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之虎遇上东方巨龙,中爱合作新机遇
作者: 王展鹏 孙稼宝2月16日至17日,王毅外长成功访问爱尔兰,推动深化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爱尔兰战略位置重要,是连接欧洲与全球的枢纽,经济与产业竞争力强,拥有全球顶尖教育体系与优质人才资源,社会稳定性与文化包容性高。中国和爱尔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如今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推动双边关系稳中向好、深化两国多领域合作,势在必行。
“凯尔特之虎”的经济崛起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因全国植被覆盖率高而享有“翡翠岛国”的美誉。它历史上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化进程滞后。1922年爱尔兰独立建国后,经济增长仍较为缓慢。1949到1956年,欧洲共同市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42%,英国累计增长21%,而爱尔兰仅累计增长8%。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加入欧共体,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教育,经济迅速崛起。1997至2001年间,爱尔兰经济年均增长9.2%,成为欧盟和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从西欧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跃身进入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列,被誉为“凯尔特之虎”奇迹。
在2008年前后的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冲击下,爱尔兰经济显著下滑,财政赤字高企,房地产泡沫拖累金融业,失业率飙升,暴露了其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性。2012年后,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救助政策的实施,爱尔兰经济强劲复苏,2015年GDP增长率达到约24.6%的历史峰值。近年来,英国脱欧、新冠疫情导致爱尔兰出口和投资增长步伐放缓,但爱尔兰经济仍以其坚实的国内需求和稳定的就业形势为后盾保持上升态势,2024年爱尔兰人均GDP达10.35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
爱尔兰深度参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国际投资与自由贸易对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爱尔兰拥有世界上最早的自贸区之一——香农自贸区,它建立于1959年,核心区位于爱尔兰中西部的香农机场,因关税政策优厚、海关程序简易、地理位置优越、法规体系健全和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开发区之一。它利用外资建立出口加工区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爱尔兰还是一个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型国家,这得益于对教育的大量投入,其劳动力素质高、竞争力强。作为全球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爱尔兰吸引了众多跨国高科技公司,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贡献了大量的出口和就业机会;该国制药产业也非常发达,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之一。首都都柏林是欧洲金融服务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此外,爱尔兰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尤其是乳制品、牛肉和酒类的出口保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也因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而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中爱关系稳中向好
中爱关系发展有着良好且坚实的基础,两国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坚定维护者。自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人民往来密切,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12年,两国建立了互惠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爱尔兰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爱合作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爱尔兰政府不断对我国释放积极务实的信号。2020年爱政府出台了新的《全球发展战略亚太区域2025年规划》,其中重点指出,深化中爱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符合爱尔兰国家利益。爱尔兰也希望借助其欧盟成员国身份发挥深化中欧合作的“门户作用”,成为影响欧盟对外交流的“关键小国”。
中爱两国在政治外交领域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在农业、教育、科技创新与环境治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2021年,爱尔兰作为主宾国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此后历届服贸会爱方都积极参与。在人文交流层面,我国已在爱开设三所孔子学院,中国高校也开设了近十家爱尔兰研究中心,16所爱尔兰高校与44所中国高校建立了90个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自2022年开始,中文成为了爱尔兰高考科目。

传统纽带与新兴引擎并重
在此基础上,中爱两国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可期。2023年,中国是爱尔兰在亚太地区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国还是爱尔兰猪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爱尔兰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
中爱两国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链,而爱尔兰金融服务和第三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可以继续在金融、保险、银行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方面深化合作。在传统合作的基础上,绿色低碳技术、可持续农业、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可以成为双方深度合作的关键。中爱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中的目标相近,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爱尔兰则设定了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1%的目标,并力争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可助力爱尔兰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转型。在农业领域,爱尔兰以其高品质的农产品著称,尤其是牛肉和乳制品,而中国重视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双方可以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及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增强合作。在生物医药领域,爱尔兰研发能力和制药产业基础良好,双方可在新药研发、制药生产以及医药设备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科技等新技术也为中爱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这些前沿技术不仅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还为中爱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爱尔兰在化工、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发展迅速,中国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颇丰,这为国际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遇,有利于双方优势产业的有效对接。对爱尔兰企业而言,中国既是广阔市场,也是创新高地,可助其提高全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展鹏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稼宝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北外教育部区域国别基地发展建设项目〈项目号:2021SYLZD0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