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高校重修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 宫远洋 刘海燕 吴维仲 孙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重修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重修课程教学在效果和管理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对重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提高重修过程管理效率;提出重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重修课程进行教学质量检查。重修教学模式改革意义深远,它不仅对提升重修教育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还对推动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高校重修;数字化;教学平台;线上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7-012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人数不断增加,招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补考与重修人数不断增加[1]。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遗留考试、补考等教学形式将逐渐被重修所替代[2-3],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重修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补考相比重修增加了授课老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重修过程也与正常教学过程存在着时间、教室、教师及排课等资源的矛盾。从当前高校重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重修从教学效果到教学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高校重修过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重修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完善和提升重修教学过程的制度和质量,对于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重修教学过程分析
重修过程包括,重修通知、重修报名、重修排课、重修上课、重修缴费、重修考试和重修成绩报送,如图1所示,以重修过程为基础,将从重修排课、重修形式、重修教师、重修学生四个方面对高校重修过程进行分析。
1.1 重修排课
根据某高校重修管理制度,重修单独组班上课,重修人数达10人以上的课程,上课学时为原学时的二分之一;重修人数在10人以下(含10人) ,重修学时为原学时的三分之一,通识教育课(普通教育课) 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上课[4];部分通识教育课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其余课程由开课院系根据学生的时间自行安排,同一门课程或学时相近的课程要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所有重修课程的安排要避免与学校正课安排冲突;其次开课对象超过一个专业以上的课程,各院系须进行沟通,也要避免冲突[5]。
近几年随着大四“清考”制度的取消,重修报名人数显著增长,同一名学生的报名科次也随之增加,给重修课程的排课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重修课程与正常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6]。
1.2 重修形式
重修上课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跟班重修(跟下一年级学生正课进行重修,由于与大部分重修学生正课冲突,所以一般只有个别学生采用这种重修方式) 、“自修+辅导”(一般五人以内的重修课程,老师会采用答疑辅导的方式进行重修) 、单独排课(单独开设重修课程,当前大部分重修课程采用这种方式) [7]。
一般而言,正常重修课程的学时设置为理论课程学时的一半甚至更少,同时重修课程难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若严格执行缺勤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规定,会导致大多数报名重修的学生连参加考试资格都难以获得;此外,任课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兼顾重修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答疑解惑,重修学生逐渐被边缘化,导致重修课程参与积极性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8]。
1.3 重修教师
重修授课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段进行,占用了任课教师大量的私人时间,有时却只面对三两个学生,甚至一个学生,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9];与正常授课相比,重修课大多安排在非正课时间,不在教学监督和检查的时间范围内,没有督导的听课,没有教务部门的查课,教学质量监控难以得到保障[10]。
由于重修排课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段,所以一般重修考试也相应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段,抑或者直接安排在重修的最后一节,进行随堂考试,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对重修考试的不重视,同时也会影响授课教师对重修考试的重视程度。应当明确,重修考试应当与正规考试保持同等标准,不应因学生人数少而放宽管理要求,确保考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1.4 重修学生
重修学生参与重修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接收重修报名通知,进行重修报名、缴纳重修费用,再到重修课程学习与考试。
每学期期末安排下一个学期的重修报名,重修报名通知由教务处在教务处网站进行发布,并通过教务信息群通知学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查收通知,由二级学院学生办公室通知所涉及的各个班级班长,然后由各班级班长根据重修报名参考名单通知同学进行重修报名,这一系列信息传递流程,涉及教务处、学院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及班长等多个环节,任何一环的疏漏都可能致使学生错过重修报名。
每次重修报名,学生都会存在重修“误报”等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是由于大一、大二年级均设有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学生在报名时可能仅关注课程名称,而忽视了具体的报名学期,从而导致误报;二是对于正考成绩在60~64分的科目,学生同样具备重修资格,部分学生在进入报名页面后,未加甄别地将所有可选重修科目一并报名,亦引发了误报现象。
至于重修费用的缴纳,则是由学校财务处依据学生申请的重修科目,核算出相应费用。然而,重修缴费环节也存在若干问题:首先,缴费通知的传达不够充分,使得学生难以及时完成缴费;其次,由于重修费用是根据学生报名的所有科目来计算的,一旦发生“误报”,便会导致费用核算不准确,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 建立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
依托教务管理系统数据(oracle) ,采用Django和MySQL构建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平台架构图,平台包括重修通知、重修报名、重修缴费、重修排课、重修上课、重修考试等模块,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后台将自动同步教务系统中学生的未通过科目,并给未通过学生自动添加系统账户,学生可登录系统,完成邮箱绑定。
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分为四种角色,校级管理员、院级管理员、教师、学生,如图3所示,平台在未登录状态下只显示重修通知界面;平台在校级管理员登录状态下显示全部功能模块。
2.1 重修通知模块
在原有重修通知的基础上,通过绑定邮箱、教务系统内信息等方式进行精准信息通知,平台发布重修通知后,通过后台数据精确匹配每位存在未通过科目的学生,利用教务系统内信息推送,以及通过邮件的方式精确通知每一位需要进行重修报名的学生。重修通知模块可以解决原有重修报名通知环节多,学生收不到重修报名通知的问题。
2.2 重修报名模块
以往的重修报名在教务系统中,只有教务处负责重修的老师及重修报名的学生参与,教务处负责重修的老师在教务系统中审核出需要报名重修的学生,并设置重修报名截止时间,学生登录教务系统进行重修报名,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在原有报名的基础上,增加二级学院的管理功能,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和相应的辅导员可以随时查看学生重修报名情况,并且可在学校重修报名截止前,处理本学院学生的重修报名。
2.3 重修缴费模块
重修费用计算是学校计划财务处根据学生报名重修科目学分及学生所在专业计算出的,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将各专业的重修费用进行后台录入,根据学生报名科目自动计算出每位学生的重修费用,学生可在报名后及时查看报名重修所需的费用,并且在报名截止后,系统自动推送重修缴费通知;计划财务的负责收取重修费的老师也可直接通过系统导出全校学生重修报名缴费信息,不必再通过教务处提供的重修报名名单计算每位学生的应缴金额,简化了计划财务处和教务处间的重修过程工作。
2.4 重修排课模块
重修排课独立于正常的排课,以往重修排课需要二级学院综合统计每门重修课学生的空闲时间进行排课,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可以在报名截止后,通过报名学生数据和教务系统课表信息计算出学生的空闲时间,如没有空闲时间则计算出该门重修课的多数学生空闲时间,来为二级学院重修排课老师进行参考;同时系统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空闲时间,提供出对应此门重修课程的重修教师。重修排课模块可以大幅度减轻二级学院重修排课老师压力。
2.5 重修上课模块
重修课程独立于学生的正常授课,虽然在重修排课后,二级学院会单独通知报名重修的学生进行重修上课,但也存在重修课表变更不及时的情况,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可以在课表变更后及时精确通知重修学生进行重修上课。
2.6 重修考试模块
重修排考也存在与重修排课相似的问题,以往的重修排考前,二级学院负责重修的老师需要跟学生所在学院确定学生的空闲时间来进行排考,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报名学生数据和教务系统数据计算出学生的空闲时间进行排考,并且可以快速筛选出有空闲时间的老师负责监考工作。
3 重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2020年,新冠疫情国内暴发之时,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省教育厅发布《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教育教学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及国内各线上教学平台运营商积极响应,免费开放平台课程,全力支持高校开展线上教学[11]。
近年来,线上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与完善。如今,虽然疫情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高校也恢复了正常的线下教学,但对于部分重修课程而言,线上教学的方案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可以继续利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 、智慧树、超星、学堂在线等网上课程平台,为重修学生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从而有效解决重修时间冲突的问题。
对于线下的重修授课教师而言,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共享。通过将这些课程资料、教学视频以及在线辅导等学习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重修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安排。
与此同时,线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深入、直接的交流和互动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共同提升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
4 加强重修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为了确保重修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重修课程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对重修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建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加强教师对重修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激励机制,对在重修课程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学期结束对每门重修课进行质量监控指标分析如学生参与度、学习满意度、学习成效等,并进行定期总结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5 结论
基于对高校重修流程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构建数字化重修管理平台,结合教务系统数据,实现重修通知、重修报名、重修缴费、重修上课、重修考试等流程的在线化、自动化,提高重修过程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重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通过线上教学线下辅导的有机结合,既发挥了线上教学资源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又保留了线下教学的互动性与实践性,从而有效提升了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体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重修课程进行教学质量检查。
重修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线上平台等多方面的配合,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步构建起适应高校教育教学需求的数智化重修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总之,重修教学数智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殷丽花,陈升晖.试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J].现代交际,2018(13):125,124.
[2] 阮青,刘存进,周遥,等.取消清考制度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132-134.
[3] 戴世英,尹晓伟.教育部取消 “清考” 高校重修改革的路径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5):90-94.
[4] 田飞.民办高校大学生重修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16):259.
[5] 宫远洋,刘海燕.高校重修课程现状分析及建议[J].现代交际,2019(9):159-160.
[6] 郭继双,王刚.浅谈vpf技术在高校重修考试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2):199,201.
[7] 杨阳. 民族高校蒙授学生重修问题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 2020(11):105.
[8] 胡安军,辛悦照.高校课程重修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3,44(1):69-71.
[9] 莫逊.高校学生重修现状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52,51.
[10] 豆志杰,赵敏慧. 学分制下地方高校重修课改革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20,18(6):69-71.
[11] 宫远洋,吴维仲,孙成.“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战“疫”实践[J].经济师,2022(7):206,208.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