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赋能文旅市场的研究
作者: 张柳 毕鹤菲 王思懿摘要: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入且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下,文章以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推出的“雪饼猴”IP为例,深入探讨现象级传播IP在文旅融合领域中的表现与价值,聚焦“雪饼猴”IP迅速走红的原因及其对未来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打造的启发。文章一方面为文旅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帮助其优化IP运营策略和提升游客体验;另一方面推动文旅产业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契合大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需求。在研究过程中,运用Python爬取抖音平台和微博平台上“雪饼猴”话题评论数据,借助频次统计和时间排序等工具与方法,进行了基于文本词频、地区热度和时间序列的分析,量化“雪饼猴”IP的热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共鸣与角色魅力、幽默风趣的互动体验、创新的运营模式以及把握时机与有效推广等关键因素促成了“雪饼猴”的成功。对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打造的具体启示包括融合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创新体验方式;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坚持产品供给创新,打造文旅全供给链,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大众文旅需求。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IP营销;文化旅游;社交媒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7-012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9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发布指导意见推动文旅融合[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度融合要求[2]。目前,在国家层面已迈向统筹兼顾、融合文旅、不分彼此、一体发展的阶段[3],而地方层面仍处于文旅元素融合向一体化发展迈进的阶段[4]。在体验经济时代,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发展核心要素,文旅部发布示范案例,数智技术在创意、新媒体和营销推广方面助力文旅发展[5]。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但存在市场推广和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在吉林省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的背景下,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的“雪饼猴”IP案例值得深入研究。该案例结合传统文化与东北特色,通过O2O模式和电商化销售策略走红,带动文旅市场发展[6]。
本文旨在探讨现象级传播IP在文旅融合中的表现与价值,分析“雪饼猴”IP能够迅速走红的原因,以及对未来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打造的启发。本文通过基于文本词频的分析,挖掘大众评论中体现的IP吸引力元素;基于地区热度的分析,揭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分布;基于时间排序的分析,洞察其热度随时间波动的规律及与特定事件的关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文旅行业从业者在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时如何有效利用IP价值、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优化营销策略以及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文旅产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大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需求。
2 研究过程
为全面了解大众行为和偏好,本文基于Python爬取了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期间抖音和微博上有关“雪饼猴”话题的评论数据10 915条。利用requests库按指定规则访问平台接口获取数据,涉及字段包括用户id、评论文本、发布时间、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和ip地址等。基于Python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按停用词集合剔除无意义词,经分词、重构和去停用词处理后,用于多维度分析并展开统计处理。在PyCharm中基于文本词频构建字典,确定画布,以随机游走布局算法排版,使用matplotlib将单词逐一绘制到画布上,并采用插值算法进行平滑处理,定制词云图;地区热度统计中拆分地址字段,使用pandas统计频次,与地理数据合并量化热度;时间排序统计使用pd.to_datetime规范格式,排序后通过链式操作绘图。
3 数据分析
3.1 基于文本词频的分析
图1是基于词频统计得出的评论文本词云图,字号大小与词汇出现的频率成正比,高频词优先被放置在更中心、显眼的位置,低频词则向边缘扩散。其中,频繁出现的“猴哥”等词汇显示公众对《西游记》这一传统故事和角色的熟悉和喜爱;中频词如“妖怪”“玉帝”等关联《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进一步强化了文化氛围。评论中“哈哈哈哈哈哈”常出现在“跳舞”“喜欢”等词附近,表明表演中的幽默元素深受观众喜爱,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与趣味性;“看猴”“好看”等词汇表明观众对与表演者互动的喜爱;“这么多年”“还是喜欢”等词汇则表达了观众对这一角色长久以来的情感投入和忠诚度。图中的词语含义相互关联,展现出“雪饼猴”借助《西游记》文化背景,凭借幽默表演和互动体验,成功赢得观众的长久喜爱。
“雪饼猴”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是因为它巧妙融合了文化共鸣、幽默风趣、互动性、角色魅力和情感投入等多重因素,成功触动了公众对《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深厚情感。未来文旅IP可通过强化文化元素、增加幽默和娱乐性、提升互动体验、塑造有吸引力的角色形象,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参与感。
3.2 基于地区热度的分析
基于地区热度统计显示,“雪饼猴”的讨论热度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表明其影响力广泛,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具有较强的地域覆盖性。虽然“雪饼猴”发源于东北,但最高的讨论热度却出现在广东地区,热度值约为972。广东与东北在地理距离上较远,文化差异相对较大,东北特色文化元素对广东民众而言尤为新奇独特。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地讨论度也较高,热度值主要集中在600附近,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所产生的强大魅力。
“雪饼猴”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是因为它突破了地域限制,通过文化共鸣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热度扩散。这意味着应采取全国性的推广策略,重点开发文化主题项目,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并根据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游客体验。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设计多元化的体验活动,满足更广泛的游客需求。
3.3 基于时间排序的分析
图2是基于时间排序统计得出的热度曲线图,横坐标代表时间维度,纵坐标对应热度数值。从中可以看出,评论数量随时间变化显著,尤其在某些特定月份(如5月、8月) 评论数量呈现明显增长。“雪饼猴”的受欢迎程度受时间推移影响,评论数量的激增与特定事件或活动密切相关,如五一假期、暑假等。节假日期间,“雪饼猴”参与多地的营销表演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并借助媒体报道,进一步引发热度波动。
“雪饼猴”成功把握了时间趋势,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有效推广,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效应迅速提升了知名度。这一现象启示未来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应注重时机把握,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策划特色活动吸引游客,鼓励用户分享体验,以及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不断创新以保持吸引力。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为什么“雪饼猴”IP能够迅速走红
第一,文化共鸣与角色魅力。它巧妙融合了《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经典文化形象,唤起大众对传统故事的熟悉感与深厚情感,形成强大文化共鸣。成功塑造了独特且富有魅力的“东北猴王”形象,既展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又融入东北方言和幽默风格,使角色更接地气、生动鲜活。这与《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基于《西游记》的文化背景,通过现代技术与东方美学的结合,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IP,激发用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共鸣。
第二,幽默风趣的互动体验。演员王铁柱以幽默诙谐的东北方言和生动表演与游客互动,表演不仅有传统猴戏,还融入现代元素,如即兴对话和搞笑互动。这种幽默风趣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提升了参与感和满意度。类似地,玲娜贝尔凭借其幽默风趣的互动体验迅速走红,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建立情感连接,成为现象级IP。这表明幽默风趣的互动体验不仅能增强观众的情感投入,还能为IP的传播和认同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创新的运营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6],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吸引大量粉丝关注,开展“云养猴”等创新互动方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参与;线下通过实体表演和互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的精彩演出为游客提供亲身感受的机会。实施电商化销售策略[7],线上销售吉林特产雪饼及周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地方特产推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第四,把握时机与有效推广。成功把握时间趋势,利用关键时间节点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引发大众关注和讨论,提升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相关话题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吸引大量用户参与互动,形成传播效应,迅速扩大了IP的影响力范围,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4.2 对未来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打造的启发
一方面,对于沉浸式文旅IP发展的启示,可通过融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创新体验方式。自然景观特色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呈现景观背后的神话传说、动植物科普知识等。主题公园可进一步引入全息投影技术,使虚拟角色与现实演员同台演出,增强表演的奇幻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沉浸式文旅发展策略,第一要坚持产品供给创新,多元化发展;第二要打造文旅全供给链,促进可持续供给。
首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原则,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地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可深入研究古建筑的建造历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确定IP核心内容。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可深入挖掘当地音乐、舞蹈、节庆、手工艺等民俗元素,塑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旅IP。依据设计目标和受众心理,打造IP消费、互动的场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整合上下游供给链,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以科技体验为特色的运营方应与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光影技术公司等技术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持续优化。同时与内容创作方合作,根据不同的游乐项目和主题区域,设计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内容,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地区交通设施的投入,改善景区的可达性,如修建高速公路、增加航班线路等;完善景区周边的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打造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建设特色美食街,汇聚当地特色美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整个区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和开发,整合旅游资源、生活空间、生态环境等多个要素,实现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构建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体验在内的全方位旅游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镜,邱爽,张又萍,等.基于要素,效应,环境的区域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与类型划分: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24,44(4):201-209.
[2] 罗大蒙,吴理财.文化为魂:乡村文旅融合中的空间重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3(3):143-150.
[3] 杨莎莎,胡隆.数字赋能背景下中国城市文旅融合水平测度及其时空特征[J].经济地理,2024,44(5):202-211.
[4] 孙九霞,张凌媛,罗意林.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2):318-334.
[5] 花建.提升数字文化消费新机制:FCS研究框架、三大维度和提升重点[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5(6):15-27.
[6] 易文桃,谭春桥,冯中伟.基于制造商O2O模式选择的O2O供应链定价与网上交货期决策[J].中国管理科学,2023,31(1):142-157.
[7] 李岚,孙锦铭.数字营销传播: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新突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3):42-46.
[8] 陆明明,石培华.文旅消费现象级“出圈”研究:以哈尔滨为例[J].学术交流,2024(12):112-127.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