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书法训练研究
作者: 吴尤蓉摘要: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进行书法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能,而且也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传承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从坐姿的纠正、基本功训练、进阶式练习、分层练习、示范引领、家校共育多个角度入手,探究书法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传承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书法训练;
引言:书法训练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拥有不同的艺术品位。且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需要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和耐心。在训练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危机,通过书法训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着重论述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书法训练,重在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开发,强化耐力训练,让学生享受书写的乐趣的同时,积极推广和普及书法教育。
一、纠正书写姿势,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书法训练过程中,正确的书写姿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从两个方向入手,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黑板旁挂上正确的读写姿势图,让学生控制手和笔的距离、眼和本的距离、眼和书桌的距离。每堂课开展之前,先上几分钟正姿课,也可引入顺口溜,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姿势,使学生终身受益。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讲授不同的执笔姿势,钢笔和毛笔执笔姿势不同。毛笔的执笔方法通常采用的是“五指执笔法”,力从四面聚拢,指实掌虚,笔杆竖直。同时,学生也要提起腕部力量,适应书写的需要。毛笔既可以站着写,也可以坐着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毛笔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展现出毛笔书法的独特魅力。钢笔的执笔方法则有所不同。钢笔的执笔方法更倾向于“五指虎口执笔法”,要求握笔自然,用拇指及食指的指肚和中指的侧面从三面将笔杆掐住,无名指和中指向中指靠拢,手放桌上,笔杆斜向,有助于快速、流畅地书写。
二、基本功训练,感受汉字魅力
中国汉字美如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强化书写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规范学生书写姿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首先,教师要从基本功入手,为学生讲述正确书写横、竖、撇、捺、点,还要掌握起笔、顿笔、回锋的方法,笔起笔落,书写一个个美观的方块字,演奏一曲优美的汉字书写之歌,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达到以字启智、以字益美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碑帖,经典碑帖是书法训练的宝贵资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碑帖,如,楷书方面,可以选择欧阳询的《化度寺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隶书方面可以选择《乙瑛碑》《礼器碑》等作品,引导学生临摹练习,掌握其中的笔画、结构和章法等技巧。当然,实际书法训练过程中,也要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碑帖竞赛,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碑帖竞赛中,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将书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写字、题字、装饰,让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采用进阶式练习,形成特色教学体系
进阶式书法练习能够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也便于形成特色化书法教学体系。教师可以从书法启蒙阶段入手,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可以通过拓展式阶梯书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让学生从初级的坐姿调整、握笔姿势调整、笔画训练、例字练习过渡到中级的偏旁部首训练、独体字训练,最终过渡到高级的提速与作品练习,逐步强化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掌握写字技巧。
四、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写字能力
当前书法训练中,一部分学生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自身的实际需求。且教师在书法教学中,未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不利于提升书法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将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训练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例如,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握笔方式训练和写字姿势训练,达到启蒙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针对书写习惯比较好的学生,书法训练可强调技巧的指导,可以让学生临摹,了解不同字体的结构,做好结构的安排。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书法训练可着重强化环境的创设,注重书法艺术的引入,为学生讲述一些大书法家的作品,如,王羲之、柳公权等,让学生以名作引路,感受汉字的魅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能够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衡发展。
五、注重示范引领,突破训练难关
不同的书法训练方式不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示范、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的特征,逐步突破训练难关。
例如,学生写作“水”字时,开始示范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水”字的字形结构,说明该字的笔画以及笔画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逐步示范书写“水”字,展示如何正确握笔,然后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和运笔方法书写,边写边为学生讲解每个笔画的名称、要点和注意事项。示范过程中,也要特别强调运笔技巧,如,毛笔力度、速度和节奏的控制,中锋和侧锋不同笔法的应用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水”字书写。比如,楷书、行书或草书等,帮助学生了解书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教育渠道,促进家校共育
书法训练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教师也要注重教育渠道的拓展,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制定书法训练方案,引导亲子同练,提升练习效果。
例如,书法训练过程中,开展“亲子同练”活动,从基础开始指导,家长可以示范并让孩子跟着练习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等。紧接着,教孩子认识字的结构,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运笔方法,强调中锋用笔的重要性,并让孩子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设定短期和长期的书法学习目标,如每周学会一个新的笔画或字形结构。家长也可以设定每天的书法练习时间,如晚饭后共同练习半小时。练习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也要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有效地指导孩子进行书法训练,并在“亲子同练”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提高书法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优秀文化传承的书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际训练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注重姿势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采用进阶式练习,循序渐进,形成特色化书写教学体系;注重因材施教,逐步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重视示范引领,帮助学生突破训练难关;拓展教育渠道,开展家校共育,打造书香家庭等,让学生在长期写字练习中发现汉字的魅力,提升书法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璐.也说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技能训练”[J].江苏教育,2022,(05): 14-15+18.
[2]何文艳.小学书法教学的习惯培养与基本功训练[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03):68-69.
[3]梁玮.情趣,激励,习惯——低段硬笔书法训练指导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 (03):19.
[4]耿荣芝,张朋.探索书法训练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9,(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