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0( 明嘉靖青花葫芦瓶(保利2009年春拍拍品) )

看到这件体积硕大的明嘉靖青花葫芦瓶时,说实在的,真是觉得不好看。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口沿与束腰处绘有缠枝灵芝纹,中间主题图案是五仙行乐图。下腹主题是群仙贺寿图,共有13位仙人为寿星祝寿。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虽然这件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器型大,但少了明永、宣时期的大中见灵气、形中有霸气的感觉,画面内容也趋于世俗化,见不到明成、弘时期画面的清秀与隽美。

“这件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装饰造型也就独见嘉靖一朝,虽然后来万历时期继承嘉靖御瓷葫芦式瓶的众多式样,唯独缺失此类。从它的绘画风格、青花发色和款字等诸种特征,佐证以前文献记载,估计其制作时间应是嘉靖中期,流行时间极短,制作数量有限。”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经理李移舟告诉本刊记者,“这件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最早出现在拍卖市场,是1975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2006年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当时以437.6万港元成交。我们这次春拍,则拍出了907.2万元的高价。我想这是因为大家逐渐对这一时期器物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吧。”

目前查阅收藏典籍可知,与之相同者仅有二例,一是大英博物馆藏品,另一件为澳大利亚经济学家也是著名收藏家哈罗德·奈特(Harold  Knight)的旧藏。奈特1975至1982年任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主席,他的那件葫芦瓶在1982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

葫芦造型的瓷器,从宋代开始便有出现。但到明代嘉靖一朝,成为主要器型,这和道教以及嘉靖帝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朝推行优待道教的政策,明朝建立以后,道教承宋元旧制,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系,官方发给不同的度牒。在明代皇帝中,特别崇奉道教的是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与明代其他帝王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继承大统出乎其人生预料,一夜间由藩王脱胎贵为天子,因此他比谁都深知荣华富贵来之不易,这成为他祈求神灵、信仰道教方士的主要动因。加之即位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湖北,道教的发源地武当山就是在湖北,道教的张三丰也是湖北人。潜移默化,道教对嘉靖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1( 明嘉靖青花葫芦瓶(大英博物馆藏品) )

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言:“世宗起自藩服,入缵大统,累叶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贵吾所已极,所不知者寿耳。以故因寿考而慕长生,缘长生而冀翀举。惟备幅于箕畴,乃希心于方外也。”嘉靖二十一年(1542)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对于道教,嘉靖可谓不遗余力地扶植,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他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躬亲礼斋,许多道士被授予“少保”、“礼部尚书”等官衔,参与朝政。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在各府设置道正司,在各县设置道会司,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

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就连瓷器也不例外。据嘉靖本《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一章载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1529~1559)里烧造御瓷的名目,其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而且检阅其全部名目记载,发现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道教色彩浓重的器皿开始大肆出现,应该与嘉靖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密切相关。

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2( J.P.摩根 )

“嘉靖时期,青花色泽的变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容、题材的改变。”一位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因为皇帝的喜欢,道教开始对瓷器产生影响,嘉靖朝瓷器的典型特点就是受道教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青花纹饰中多会出现八卦文、云鹤纹、葫芦纹、回纹、灵芝纹,这些都是典型的道教题材。造型有葫芦瓶、香炉等,而葫芦瓶的造型追求的是一种道家文化的意思,这和后来清雍正、乾隆时期出现的葫芦瓶则大不相同。嘉靖时期,它不强调外形美观,所以会出现上圆下方或上方下圆造型的葫芦瓶,只要求意思到了就可以。而雍、乾时期,道教的思想在瓷器中的体现已经很淡了,更多追求的是写实与自然美,这与当时出现的盛世境况也有直接关系。生活好了,对物质的要求也会更高,在瓷器的制作上也会更精美。这样一来,嘉靖时期的官窑产品立刻就显得不那么庄重了。也就是你之前看到它时,会感觉到世俗化。而在此之前,官窑瓷器是有制式的,不能越雷池一步。”

再来看这件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时,似乎感觉又有些不一样了。偶然看底款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泛黄的椭圆形小标签,上面写着“Morgan collection 244”,这是摩根家族的收藏签。摩根家族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第一代摩根家族首领在英国开设了Morgan Grenfell商人银行,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商人银行之一。后来,摩根家族的主脉又集体搬到美国,英国的Morgan Grenfell银行改由家族支脉经营。

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3( 明世宗嘉靖皇帝 )

第二代摩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J.P.摩根(J.P.Morgan),出生在美国,年轻时候遇到美国南北战争,通过战争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创办了著名的J.P.Morgan银行,它现在仍然是美国第二大银行。第二代摩根在晚年被称为“华尔街之父”、“银行家的银行家”,帮助美国渡过了1907年的金融危机。生意之外,J.P.摩根最大的个人爱好就是收藏,他一生中将大约一半的财富用于购买各种艺术品,收藏范围从埃及艺术到文艺复兴绘画,乃至中国瓷器、罕见书籍、名人手稿等。

1901年J.P.摩根在纽约出版了他收藏中国瓷器的图录,并附文字资料,主要是为了赠给朋友们做参考用。1904到1911年他又在纽约印制了《摩根收藏集》,此书完全按摩根私人要求定制出版,使用了上好的摩洛哥皮纸精装封面并镀金,所有彩图均人工按真品画制作,精美程度无与伦比。在1902到1906的4年里,摩根又委任名建筑师查尔斯·麦基姆(Charles Mckim)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东36街与麦迪逊大道交会地段,设计一座能标榜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特色的私人图书馆,以表达他对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理想的敬意。这座图书馆实质上是一座收藏丰富的博物馆,占地从南至北由36街到37街的整个路段,从西到东则占了36街的半个街段。它本是摩根设在纽约的私人图书馆和住宅,摩根兴建这所图书馆,就是为了保存和陈列他丰富的藏品。他希望借此把亚洲、欧洲的文化带到美国,其后图书馆又数度加建,加建部分遂成为摩根在纽约市的住宅。

1913年J.P.摩根在去罗马的旅途中去世。他的儿子小摩根继续经营他留下的银行,同时在1924年,将图书馆整座建筑以及老摩根的全部藏品,连同他自己后来收藏的名人手稿、孤本书籍等一并捐出,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管理。于是摩根图书馆变成了一家美术博物馆,此后摩根的藏品又增加了数倍。小摩根过世后,他的儿子将大部分藏品捐出,光是大都会博物馆就获赠近8000件器物。这件后来被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收藏,又经拍卖过的青花群仙祝寿葫芦瓶只是摩根家族浩如烟海的收藏品中的一件,老摩根也许根本没有细细地去看过它,也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瓷瓶后面还有如此多的说法。■

葫芦
群仙
青花瓷
祝寿
道教建筑
瓷器
青花
明朝
嘉靖
道教起源
摩根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