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屋环游记

作者:陈赛

(文 / 陈赛)

飞屋环游记0( 电影《飞屋环游记》剧照 电影《飞屋环游记》主角卡尔 )

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后,人很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溺在悲伤中,眼中看不到别的人、别的事,无法感知生活中美的一面,亦看不到生命新的可能性。对很多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经验,有人能走出来,有人不能。

把这样的情感经验放到动画片里来处理,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但Pixar一向喜欢做这样的事情。《飞屋环游记》讲的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如何走出封闭的内心,重新与外面的世界建立联系。

《飞屋环游记》是Pixar的第10部电影,主角是78岁的孤僻老头卡尔,在妻子去世后,在上万只气球的牵引下,乘坐自己的小木屋,去进行一次与妻子生前约定多年的南美洲探险之旅。

Pixar一向以严肃的态度制造快乐。按宫崎骏的说法就是,入口较低(什么人都能看懂)而出口较高(有讨论的余地,有挖掘的价值)。他们的每部动画片都有一个复杂而普遍化的情感内核,处理的其实都是成年人的问题,但并不妨碍孩子们看得如痴如醉。《玩具总动员》是关于身份的冥想,当巴斯光年发现关于自己的真相时,所有成年人都感到了迷失,所有孩子都想立刻抱一个巴斯光年回家。《超人》谈的是天赋异禀不容于世的悲哀,《老鼠大厨》谈的是梦想,《瓦里》说的是孤独,这些孩子们未必懂得,但都能欣赏。

按照导演皮特·道格特(Pete Docter)的说法,《飞屋环游记》是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失去,以及失望中所隐藏的幸福的机会。

飞屋环游记1

成千上万只气球拽着一间小木屋,飘飘荡荡,扶摇而上,是一个诗意而有趣的意象。它既是逃离,也是背负——气球是童年的符号,轻快、明亮、天真,小木屋却是卡尔与艾丽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承载了沉沉的岁月、记忆和伤悼,无论怎样轻快,总有种“载不动,许多愁”的味道。

这种矛盾正是《飞屋环游记》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也是最大的难题——如何在孩子没心没肺的欢乐与成年人永失我爱的伤痛中取得平衡?

飞屋环游记2( 皮特.道格特 )

皮特说,整部电影都起源于一个概念——逃离。他自己就是一个有点社交障碍的人,时常有自绝于人民的冲动,希望周围的世界完全消失,只剩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思考。所以,老卡尔想要逃离世界的欲望,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自己的内心,逃离混乱,逃离幽闭,逃离衰老,逃离伤痛,逃离难以忍受的孤独,逃离人生的一切羁绊与不如意。

对于观众来说,谁没有自己想要逃离的东西呢?因此,当小木屋拔地而起,在轻扬的曲调中,荡悠悠地飘过城市的上空,俯瞰大街、商店、橱窗……整个世界突然明亮起来,每个人都感到了一种释放。卡尔仿佛重新活了过来,虽然他心中也许抱了赴死的决心。这是非常诗意的一个段落,尤其是正在玩耍的小女孩放下手中的玩具,蹦蹦跳跳地奔向飞屋,我真希望他们能载她同去。

这是Pixar第二部以人类为主角的片子。不过,角色的造型非常的漫画化,一方一圆两种基本视觉元素,既是对比,也是平衡。老卡尔几乎就是由方块组成的,好像随时可以被拆下来装到盒子里去,可见其循规蹈矩、生硬孤僻的性格特征。相比之下,他的妻子艾丽活泼天然、精力充沛,线条也圆润得多。小胖子罗素则基本上就是一个球形。

《飞屋环游记》的主创人员基本上都是Pixar的第一代动画师,可以想见其Pixar味道必然特别纯正。皮特从21岁开始为Pixar工作,至今已有20年,他导演的《怪物公司》在我看来是Pixar最好的作品,此外,他还参与过《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Wall-E》的编剧,据说巴斯光年基本上就是照着他自己的样子写的。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喜欢独处,经常一个人跑去机场,挑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坐下,戴一副墨镜,偷偷给来往的人画素描,一画可以画上一整天。他的画风简单而富有诗意,就像美国著名漫画家阿尔·赫希菲尔德(Al Hirschfeld),能在寥寥数笔中抓住一个人的灵魂。他认为,动画片也应该有这种“简化”和“浓缩”的力量,“动画能够捕捉生命,但它可以比生命更丰富,因为它如此纯粹,如此浓缩,就像餐馆里的浓缩调味酱”。

《飞屋环游记》开篇的一段蒙太奇就是最好的例子:童年卡尔初遇艾丽,共同抱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一起长大,相爱,结婚,慢慢变老,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

短短4分钟半,就交代了一生。没有任何对话,只有惆怅的华尔兹曲调,时光优雅地滑过,他在动物园卖气球,她训练鸟儿,闲时安静地读书、散步、野餐、打扫房间、一起看天空的流云。岁月的痕迹不在四季的变迁,而是她每天为他打的不同颜色、不同式样的领带。红颜弹指老,但一天天的守候和陪伴,简简单单,是你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最纯粹的一段爱情。

皮特很注重对色彩的把握。艾丽在场的时候,色彩的饱和度总是特别浓郁,洋红、青蓝,活泼但不夸张,有一种丰富和成熟在里面。她去世后,画面顿时黯淡下来,屋内屋外都是寂寞的颜色,暗示卡尔失去了生存的目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看这部片子,说看到坐在前排的白发老人悄悄落泪。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段落过于煽情,是Pixar对迪斯尼的一种妥协。这恐怕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同样的电影,不同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像有人看到气球飞屋,第一个念头是有没有物理上的可能性,用多少个气球真能让自己家的屋子飞起来,而且网上还真有人考证说是2300万个。

皮特说,他把这部动画片看成是一个未完的爱情故事。直到旅程接近终点,卡尔看到艾丽在相册里给他留下的文字,这个爱情故事才算真正圆满。他以为,他们的一生在琐碎中消磨掉了,未能成行的探险是对艾丽的辜负;但对艾丽来说,他们一生的相守,而不是天堂瀑布,才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冒险。原来,死亡不是爱的结束,而是爱的完成,这中间有极微妙的差别,否则老卡尔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执念,释放自己。

据一些官方资料说,《飞屋环游记》是Pixar向迪斯尼黄金时代动画片的回归,比如上世纪40年代的《小飞象》,那时候的快乐特别单纯,想象力特别干净。但皮特认为,宫崎骏对他的影响更大一些。事实上,整个Pixar都是宫崎骏的“粉丝”。他们的每部片子里都有宫崎骏的影子,像《飞屋环游记》中探险家查尔斯乘坐的齐柏林飞艇,显然受到了《天空之城》的影响。只不过正邪两个老头对立太分明,不像宫崎骏对待善恶的复杂态度,即使如《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背后也有辛酸的一面,绝不至于将她置于死地。

皮特说,宫崎骏真正的魅力在于,对真实的瞬间的观察。“在美国做动画,总是神经紧张,不停地想着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了,什么地方该抖包袱了,一个情节接着一个情节,但宫崎骏所做的,是抓住一个个真实的瞬间,细致入微地观察。很多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在这一刻,这个小男孩在做什么,看雨水掉落的方式……仿佛雕刻在日常生活的呼吸之中,每个人都能识别,并激起情感上的反应。”

在《飞屋环游记》的结尾,小胖子罗素回忆,多年以前,父亲曾带他去吃冰激凌,父亲最喜欢奶油味,他最喜欢巧克力味。他们会一起坐在路边,数过往的红色和黄色汽车。

“听起来有点无聊,”小胖子脸带尴尬,“但我想,这些无聊的事情是我记得最清楚的。”

其实,《飞屋环游记》的好处也全在些不相干的地方。一老一小在天堂瀑布的种种冒险打闹,空中激战,异域风情的彩色大鸟,会说话的众狗狗,种种插科打诨处,都只是一笑而过,离开影院后,仍然留在记忆里的,是那两张靠在一起的旧椅子,邮箱上印着的两个手掌印,Grape Soda的瓶盖勋章,老卡尔的手指轻轻划过艾丽退了色的相册,小木屋最终缓缓没入云海时老人复杂的眼神……■

飞屋环游记
动画
飞屋
日本动漫
皮特
艾丽
游记
宫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