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消费会成为消费引擎吗?
作者:谢九一直以来,观察和判断我国的消费水平,通常都是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社消总额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但是不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性消费支出。
以社消总额这个指标来看,过去10多年来的增速基本上逐年放缓(不考虑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性),我国社消总额增速在2013年达到13%的历史性高点,以后逐年回落,从2018年开始以个位数增长,按照2024年的最新数据来看,社消总额增速放缓到只有3.5%。
过去很多年,我国一直在努力刺激消费,但是社消总额增速还是不可避免地逐年放缓,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之后,民众消费支出随之放缓。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在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民众对于商品消费的需求开始减少,而这种减少可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从消费类别来看,人们的消费主要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以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基本上也都经历了从商品消费为主转为服务消费为主的过程,发展初期商品消费占比很高,到后期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按照发达国家的数据,现在服务消费占比基本上都在60%以上,商品消费占比基本上在40%以下。
而我国的消费结构刚好相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占比为46%,而商品消费占比为54%。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不足更多在于服务消费不足。所以,我国刺激消费如果能将更多重点放在服务消费上,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最近几年,我国以商品消费为主的社消总额增速逐年放缓,但是服务消费的增速明显高于商品消费的增速,这也显示出我国民众的消费热点和方向。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比上一年增长20%,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14.2个百分点。2024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2025年1~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增速比商品零售额高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增长4.3%,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服务消费的势头明显快于商品消费。
事实上,最近两年,我国也开始明显重视服务消费。2023年8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服务零售额数据,意指企业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国家统计局之所以专门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当时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看,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过40%”。
2024年8月,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我国的服务消费分为几大类型,分别是基础型消费,包括餐饮住宿消费、家政服务消费和养老托育消费;改善型消费,包括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教育和培训消费、居住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等等。《意见》要求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度专门提到了服务消费,将发展服务消费的重点集中在几个领域——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以及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比如关于“一老一小”的服务消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解决办法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支持地方试点探索、整体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等。
和有形的商品消费不同,提振服务消费的难度可能更大。过去我国推动商品消费,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等补贴模式予以刺激,这种办法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长期需求。
和刺激商品消费不同的是,刺激服务消费可能很难在短期之内快速起效。服务消费更多需要的是外部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一老一小”等相关行业的持续投入,对金融、医疗等重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等等,这其实对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长期来看,一旦我国形成一个有利于服务消费的良好环境,服务消费对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将形成长期驱动。
一旦我国形成了服务消费的大环境,反过来对于商品消费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影响我国民众消费能力的几座大山,比如养老、医疗、教育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服务消费的重点领域。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对相关产业重点投入,为民众在相关领域的消费提供更多便捷,减轻民众在这些领域的负担,其实也能让普通民众有余力进行更多的商品消费,由此形成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良性循环,将整体消费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撬动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