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温度”暖人心

作者: 徐英子

“民生温度”暖人心0
徐英子

阳光穿过站前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窗棂,落在宣纸上,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握着孩子的小手,笔尖在纸上缓缓移动。孩子屏住呼吸,眼睛盯着逐渐成形的笔画,老人嘴角含笑,阳光在他们身上跳跃……这一幕,让我决定记录下江西赣州市安远县的“一老一幼”故事。

年初,我在采访报道人社部门“春风行动”促就业工作时了解到,对一些劳务输出地而言,解决好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是相关职能部门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一方面,要促进就业,想方设法让当地劳动力前往就业机会好的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解决好本地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教育、心理等诸多问题。

安远的“老幼共育”模式,没有昂贵的设施,而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利用闲置房屋等资源,让热心的退休老人和需要照看的孩子共同编织出一张温暖的“网”。在这里,老人不再是“负担”,还能发挥余热;孩子也不再仅仅是被托管的对象,他们的笑声为老人的生活注入活力,也让社区焕发生机。

在石塘社区幸福食堂,每到中午,老人们就会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李奶奶总爱点一份红烧鱼,她说这里的鱼肉炖得软烂,没牙也能吃。

走进安远县第一托育服务中心,干净明亮的托育室里,两岁的小宝正跟着老师做“拔萝卜”游戏。他胖乎乎的小手紧紧抓住“萝卜”,成功拔出来时,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在孔田镇和务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刚出锅的客家米果冒着热气,老人们边做边教,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

最好的服务往往藏在细节里:食堂里特意调低的盐分,托育中心采用圆角设计的家具,文明实践站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安远想尽办法,用最少的钱解决更多民生问题—让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让双职工父母安心上班,让留守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

作为东江源头,为了守护供给大湾区的一泓清水,安远牺牲了很多产业,目前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这里,党委、政府办公楼是最破的,学校是最好的,老师每月的平均工资要比政府公务人员多2000元。”可见,安远对教育等民生问题的重视,早已落实到行动上。杨有谷说,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安远必须夯实经济基础,目前正积极融入湾区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各地区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推出一系列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举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