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老一幼”保障网惠及亿万家庭

作者: 郑旭

老年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孩子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学有所成,这是百姓生活中最朴素、最美好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养老托育服务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少子化趋势,预计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趋势不仅冲击传统家庭代际支持模式,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挑战,党中央以系统思维擘画顶层设计,将“一老一幼”纳入国家战略框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强调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一系列顶层设计既注重兜底保障,又强调多元供给,为解决“一老一幼”问题提供了制度支撑,同时也对养老托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须看到,与百姓的美好期盼相比,各地在养老和托育服务领域还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等短板。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把“一老一幼”这项民生实事、民心工程抓好落实,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路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托起“银发族”的幸福晚年,护航“下一代”的成长之路。

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白领可“带娃上班”,实时查看托育动态;在四川成都玉林街道,“记忆咖啡馆”里的老人们通过为年轻人提供临时托婴服务积累照护积分;在辽宁沈阳,长者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餐食;在安徽蚌埠,多个社区联合构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圈……当惠民政策提升了民生温度,当社区广场上银发舞者与童声合唱相映成趣,当山村田野间回荡着老人与萌娃的笑声,“朝夕同乐”正在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

“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既是千家万户的美好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生动注脚。以系统思维破解结构性矛盾,以创新勇气突破制度藩篱,我们一定能织就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网,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成为新时代温暖人心的幸福底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