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者: 栾心怡 胡婧怡一个食堂,为啥做两种米饭?
“上周社区问卷调查,有老人提出:‘饭能再焖软乎点儿不?’麻溜儿的,老年食堂备下俩蒸饭箱,软、硬两种米饭,老人乐意吃啥就吃啥!”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起社区改造的点滴细节:“咱做社区工作,就得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讲的那样,‘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那是2013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谆谆嘱咐。
这句话,王晖工工整整记在“民情日记”封面上,也记在心里。
牡丹社区,建成超40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人比例超40%。
王晖记忆犹新:2017年冬天,他到任第三天,刚推开办公室门,手套还没摘,20多名住户一拥而上。“屋里冷得要穿两件棉袄”,“饺子端上桌很快就凉了”……群众围着倒苦水,王晖一一记下,手酸了,心也揪起来。
暖气不暖,寒了人心,不少人搬走了。抄水表的来了,三成住户敲不开门。
为啥会这样?社区干部有苦难言:暖气管网年久失修,得重新铺设。可721处违建窝棚密密匝匝,挤在管道上方,咋动土?
要修复,先拆违。通知贴出后,3天没动静。王晖急了,入户走访。“让他家先拆!”“拆了不管用咋办?”你瞅我,我瞅你,各有各的理。
最难的是李静夫妻,下岗后卖菜为生,房前窝棚,堆满了菜。“劝也没用!俺家要是同意了,上哪放菜去?”见王晖天天来帮着择菜,李静说了心里话。
“仓房还有地儿吗?”“早堆满了!人都能让灰呛出来!”王晖撸起袖子,搬来架子。3天后,仓房焕然一新。
“王书记,你咋吃得了这苦?”
“不先吃苦,咋把甜头、实惠送给群众?”
3个多月,违建归零,房前屋后,“菜园”变绿地,“仓库”变道路,暖气热乎了,环境敞亮了。
与4312米地下管网改造、40栋居民楼外墙保温同步施行的,还有3200米通信线缆入地、8万平方米防水层上墙。
“小区整洁了,这是看得见的实惠;暖气片热了,这是摸得着的实惠。”王晖说,“总书记还讲过,‘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总书记说的‘实惠’,关键在一个‘实’字,就是要为百姓实实在在办事,让群众获得感真真切切。”
如今,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小区“颜值”高了,大家伙儿的心里也亮堂了。让群众得实惠没有终点,牡丹社区改造还在继续。
王晖说,“我总琢磨,总书记说的‘实惠’二字的深意。现在,社区里已经有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惠,我们还要多推出精神文化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