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邮记”:电商西进,打开“包邮”新叙事

作者: 王永前 周琳 蔡国栋

1000亿件!

截至2024年底,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村收到的快递超过1000亿件。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打破传统的认知,以“包邮区”的全新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

山海皆可平。走进“包邮区”新疆,在帕米尔高原的广袤乡村里,在独库公路穿越的天山深处,电商西进、快递进村、满车出疆,一个“包邮区”的建成,伴随着数以亿计的脚步,书写着一部又一部与时代同频的“西邮记”。

跨越万里,“疆浙沪”实现包邮

每天,阿依努尔·麦麦提都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主路上来回穿梭。早上8点多,天还没亮,她就起床、拾掇,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再驱车40分钟赶到“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旁边的邻里快递代收点。

白天,她和另外三名雇员一起,为周边群众提供快递上门自取业务;下午,她往往要花四个多小时,带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包裹,到附近20个村的商店等存放点,一家家送货。

每家商店的负责人她都熟悉,每天送货让彼此成为好友,常常一起分享电商平台上什么便宜、什么好吃、哪件衣服更时尚。更重要的是,因为成为“快递进村”的服务点,这些商店每个月都能多挣三五百元,大家过来拿快递时,也会顺手为家里添置点生活用品,大大增加了商店的人气。

这是阿依努尔自己创业开代收点的第一个完整年份。2024年“双十一”期间,她欣喜地发现:每天到达的包裹破千了!

阿依努尔记得,快递包邮进村之初,很多人不相信,以为是电信诈骗。她花了三个月时间,逐一到村里宣讲,告诉村民电商包邮进村、退货包邮是怎么回事,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实惠。

不到一年,她的店里已人气十足,常有村里的老人光顾。她会教不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老人怎么使用电商App、怎么下单和查看物流信息。老人们熟练后,也成了网购和快递点的常客。

新疆快递的激增,得益于政府部门、平台企业的共同推动。“远”“大”曾是制约新疆包邮和发货的关键因素,邮费比商品还贵的情况并不鲜见,高企的线上消费成本让不少新疆地区群众只能一声叹息;2022年,新疆邮政部门对5000多名用户调查显示,网购时遇到不包邮的比例达到88.57%。

“那时候是快递变‘慢递’,经常被告知乌鲁木齐市都不在发货范围内,更别说我服务的喀什地区叶城县了;有时好不容易下单成功,会被商家无故关闭。”20岁出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皇甫子玥说。

2022年起,在邮政部门的推动下,电商平台联合快递公司,率先对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包裹创新实行“集运”模式,将全国发新疆的快件集中到西安中转仓后,统一直发,通过规模效应,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并免除不少商家二次发货到新疆的二段运费,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兜底,让新疆实现“包邮”成为可能。

安徽花草茶商家井雪杰说:“以前直发新疆的快递费高达18元/公斤,西安中转仓落地后,平均快递费用减少约七成。”

“西邮记”:电商西进,打开“包邮”新叙事0
皇甫子玥通过网购把自己临时的家布置得很温馨

目前,“集运”模式已在多家平台全面开花。2024年10月,淘宝、京东等先后宣布偏远地区包邮计划,在西部地区及新疆开通中转集运包邮,并逐步为第三方商家提供新疆“集运配送”服务补贴。

从“电商西进”到“满车出疆”

短短3个月,董小刚的车跑了6万多公里。

为了摸清伊犁河谷各个村子的情况,寻找到最便捷的快递进村路线,董小刚和电商工作人员花了100天左右相继走访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416个村。

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董小刚说,在这之前,不少企业尝试过快递进村,“但都以失败告终”。把快递送到县城需要一天,再从县城送到乡镇又要一天,然后村民再到乡镇取出来。在伊犁州,最远的县城和最远的村庄分别距离首府伊宁市200公里和300多公里。快递进村,实非易事。

2023年,一家电商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董小刚。作为已在快递领域打拼多年的老把式,董小刚还是第一次遇到电商平台的员工和他一起进村调研。第一天进村时,他并不抱希望:不过又是走走过场,陪工作人员看几个村子就完事。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从村里返回酒店后,工作人员召集他和同事连夜开会复盘、分析,并制订详细计划,一再强调要重视进村工作,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之后连续几天,这名工作人员比他起得早、睡得晚。那时董小刚才意识到,“这回好像是来真的!”一口气,他们一起跑完了一个县的30个村。

在部分偏远村庄,村里没有商店,村民主要通过一周一次的“巴扎”购买生活用品。

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天山深处的尼勒克县种蜂场,这里是独库公路覆盖范围内的一个站点。虽然旅游旺季都是人,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不仅路难走,而且当地几乎所有的酒店、小超市、餐厅都不营业。牧民们往往需要前往100多公里之外的县城,才能添置想要的大件。

董小刚去了七八趟,洽谈了很多家,最后找到一位养蜂人。养蜂人在沿街有个小店面。他给店主更高的报酬和更好的优惠,总算把这个村的代收点落定了。如今,这里每天都有100多件的快递。另一个名为“石桥”的小村增势更快,从每月20件增至140多件,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不是没有需求,是过去他们的需求没有被看见。”董小刚说。

直到2023年底,他们才走完最后一批村子,那时离春节只有很短时间。每到一个村,董小刚就在地图上打一个点标记,最后整个伊犁州被标得密密麻麻。

在“电商西进”的带动下,进疆快件增加、运能更多倾斜,出疆成本也大幅下降,“满车出疆”也成为新趋势。新疆蜜姐黑蜂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快递费每公斤首重最低降到8元、续重2元,如果是三公斤的产品,只需要邮费12元,大件的产品更是达到2.5元/公斤,运费比此前大大降低。

这两年,新疆水产品更是火爆出圈,三文鱼、南美白对虾、螃蟹、澳洲淡水龙虾等海鲜产品成为新晋“网红”。

打开偏远地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莎车县村镇里,奔波忙碌的阿依努尔和她的三名维吾尔族女同事,在网购中体会着快乐滋味。一天,阿依努尔在网上下单了3个椰子,这是她大学毕业后,再一次吃到椰子。几个女孩在代收点,开心地分享这份清甜。

蓬勃的消费,为新疆的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董小刚说,现在光分拣员工就有100多人,如果加上投递、末端存放点等,加起来有四五百人,其中70%都是少数民族职工,“大家习惯了新生活,习惯了需要什么就下单后在家里等收件”。

如今,一些“巴扎”上没有的商品,正逐渐出现在新疆村民的“购物清单”里。伊犁州一处快递网点负责人高黎明说,2024年“双十一”期间,站点同期快递数量增长了近200%,大件商品如家电等占到24%左右。

最让高黎明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下乡时,村民说自己网购了一瓶小白鞋清洗剂,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网购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高效、均等、无差别的快递服务,把新疆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和最潮流、最现代化的生活连接在了一起。”高黎明说。

2024年9月,“电商西进”继续提速。

此时,再看人口不到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县域总面积却接近上海1.5倍的莎车县,似乎不再遥远。

一位消费者在评论中写道:在这片曾满是沙砾的城市中,或许只有一层薄薄的土壤;顽强的生命力,紧紧抓住这些土壤向上生长,越长越高,直到看到平坦的世界,共享发展的红利,创造更大的未来。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