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五不”

作者: 鲍鹏山

孔子的“五不”0

《论语》中有一句“不逆诈,不亿不信”,孔子是在告诉我们:被骗一两次,根本不能证明你是傻瓜,不会损害你的人格。因为别人是用合情合理的方法骗你的——你不是相信了坏人,而是相信了合情合理的东西。对合情合理的东西的信任,是人生的必要信念。如果因为害怕被骗,牺牲了这样的必要信念,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

其实,《论语》中,孔子不仅有“不逆诈,不亿不信”这两个“不”,他还有另外三个“不”,它们合称为孔子的“五不”。

《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描述伯夷、叔齐两兄弟,说他们:“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有人把“怨是用希”译成: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少了。这当然也可以,但似乎直接译成:因为他们对别人不念旧恶,所以他们的内心就没有对别人的怨恨。这样不仅从语法上讲更通达,意思也更好。

你的内心没有对他人的怨恨,对谁最有好处?不被怨恨的人当然会得到好处,因为你不怨恨他,也就不会去伤害他。但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你自己,因为你的内心会因此而阳光、轻松、干净。

相反,如果你的内心充满了对别人的怨恨,储存着过多不良的心理能量,你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心理负担必然是沉重的。所以不念旧恶,不记仇,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更有好处。

一颗没有怨恨的心灵,一种健康的、与人为善的情绪,是多么轻松。

要获得人生的快乐,伯夷、叔齐为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不念旧恶。孔子也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曾感慨:“莫我知也夫!”学生子贡以为老师郁闷,就问:老师,怎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回答说:“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一生遇到那么多挫折,栽了那么多跟头,受过那么多打击,但内心仍然那么快乐,没有什么抱怨。对人也好,对事也好,对社会也好,他的心情依然平静、温煦而友爱。靠什么?就靠这两个“不”:不怨天,不尤人!

这样的境界,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不逆诈,不亿不信,不念旧恶,不怨天,不尤人——此“五不”中,包含着人生的正知正见,包含着对他人的宽恕和自我的释怀,包含着对天命的认同和领受——这样的智慧,为圣人所拥有,为我们所追慕。

(摘自《孔子如来》中国青年出版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