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服遇上“花儿经济”

作者: 孙晓萌

当汉服遇上“花儿经济”0

春日北京,花团锦簇。圆明园的山桃、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莲花池公园的晚樱次第绽放,伴随“赏花经济”的升温,汉服摄影师、妆造师们的日程表也如花期一样紧俏。“2月底,我的花期档期就全没了,有的顾客甚至是去年底约的我。”汉服妆造师阿南说。

当汉服遇上“花儿经济”1
工作中的桃子

“我还在调档期,采访还得等一下”“我今天化了5个顾客,太累了”……在多次和两位受访者对不上采访时间后,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花期汉服摄影的火热,“大家靠花期吃饭呢。”汉服摄影师桃子说。

瞄上“花儿经济”的年轻人

“95后”桃子入行时间并不长,但在某社交平台上已拥有近5万粉丝。2021年,彼时桃子刚辞职,意外地在汉服摄影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我喜欢汉服已经10年了,最初只是给自己、给朋友拍着玩,没想到慢慢有人愿意付费。”如今她已是北京排得上号的汉服摄影师之一,客单价不仅过千元,而且还在稳步上涨。

近期,桃子的档期与北京花期深度绑定,她每天拍2位客人,整个花期差不多能拍大几十位顾客。3月中旬,桃子发了条“花期档期全部订完”的朋友圈。“只能等‘掉落’档期了(因客人改期而突然出现的临时档期)。”桃子说。“挺辛苦的,拍一组客人从准备到结束要4小时,到家再修6小时的图。”

“北京花期比较短,花况变化大,比如这棵树昨天开得非常美,可能晚上大风一刮,景色就没了,这就要求摄影师非常了解北京各处的花况,随时调整拍摄计划。”桃子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预测今年花期早晚。“山桃花就是花期‘风向标’,它一开放,后续所有花的开放时间差不多都能推出来。”今年过年,桃子就在思考怎么安排花期档期,宣传也提前了起码半个月。“真到花期再发宣传的图文,流量就很惨了。”桃子说。

区别于“流水线”旅拍店,桃子坚持“原创独家”。梨花配月白宋制汉服黄色披帛,海棠樱花搭形制飘逸的汉服更显可爱。她以自己创作的一组主题写真《鹤》为例,“红衣汉服和雪地撞色,再指导模特模仿鹤的姿态,很快就能拍出我想要的效果。”为提升专业度,她自费报了不少“补习班”,“你都想不到,我最近在学剑舞,就是为了指导客人摆pose,我还计划去学特效妆造。”桃子跃跃欲试。

“汉服摄影圈每年都有很棒的摄影师出现,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手,我总能从同行身上学到很多。”对桃子而言,她既要不停拍客片保持手感,也要留出创作期。每个月拍15天客片就是她的舒适区,不拍客人她就在家修图,一修就是14小时以上。

当下,汉服摄影行业“流水线”式旅拍也很火,面对低价冲击,桃子认为原创性才是摄影师的立身之本。“客人或许说不清哪里特别,但能感觉到这是桃子拍的,流水线写真和定制写真满足的是不同需求。”

月入五万,但要拼手艺

同样是“95后”的阿南,2018年辞去建筑行业的办公室工作,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北上,一头扎进汉服圈。这一选择恰逢行业爆发期,近年来,汉服市场急剧扩大,汉服摄影越来越火,像阿南这样兼具技艺与网感的从业者迅速崭露头角。

痴迷汉服、二次元的她,大学时苦于找不到专业妆造师搭配造型,索性自己动手。彼时汉服仍是小众文化,她却敏锐觉察到风向的变化。“当时如果没有进入汉服妆造圈,我可能就‘出不了头’了。”阿南如今已进入北京汉服妆造师第一梯队,前段时间,她让远在老家的妹妹也来北京做妆造师。“她现在面临的行业大环境,比我那会儿难多了。”阿南说。

北京花期,阿南的日程同样被订单填满。作为头部妆造师,阿南日均完成4个妆造,整个花期单月收入超5万元,这个收入是非花期的好几倍。这种汉服摄影的季节性热潮背后,也有当下文旅的助力,多地景区还举办了“穿汉服减免门票”“花朝节”等活动吸引客流,妆造师、摄影师、汉服店形成合力,共同撬动这一消费领域的“蛋糕”。

不同于复原妆造对历史细节的考究,阿南更擅长将现代审美融入汉服妆造。她笑称自己的风格是“仙女风”。“仙女风”以清透底妆、柔和色彩为主,专注修饰女孩们的眉眼,既暗合对“出片”的追求,也提升客户的接受度。“化得好看才会有人愿意付费,我现在的顾客群体80%都是回头客,和固定的几位摄影师配合,基本不用自己再去吆喝”。

尽管行业“繁花似锦”,阿南却清醒地知道,作为“手艺人”还是要靠“金刚钻揽活”。“妆造师的技艺是有尽头的,但是审美没有。”当“标品”写真套餐充斥市场,她需要不断与摄影师策划原创作品做异质化竞争。她也逐渐意识到,对这个行当来说,文化才是长久生命力,花期再旺也只是短期热闹,要真正破圈,汉服就不仅仅只是门生意。

(应受访者要求,桃子、阿南均为化名)

责编:郭霁瑶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