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帮你看懂关税及贸易顺逆差
作者: 孙庭阳近期,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什么是关税?关税和外贸顺差、逆差有何关系?
关税是指一国政府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收,通常由海关在进出口环节依法征收。它是国家调节对外贸易、保护国内产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政策工具。而外贸顺差和逆差,是衡量一国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调整关税能达到的目的:首先能保护国内产业,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本国正在成长期的同类产业。其次能调节经济,对稀缺资源出口征收关税,限制此类资源出口;通过免征高技术产品进口关税,鼓励高技术产品进口。
我国又是怎样调整关税的?
我国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和税目进行调整。
2025年,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和税目,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此次调整降低了部分原材料、药品、设备及零部件等的进口关税,并对协定税率、税则税目进行调整,有利于增加优质产品进口,扩大国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继续对部分治疗癌症、罕见病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新增降低了外科植入用镍钛合金丝等的进口关税。2018年以来,我国多次降低药品及原料药进口关税,绝大多数成药、部分抗癌药和罕见病药的原料已实施零关税。持续降低进口关税,有助于更好保障人民“病有所医”,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

此外,为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我国2025年继续给予43个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我国继续根据亚太贸易协定以及与有关东盟成员国政府间换文协议,对原产于孟加拉国、老挝、柬埔寨、缅甸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特惠税率。此举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愿与最不发达国家共享市场机遇,践行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那些意图通过调节关税减少外贸逆差的国家,结果往往未必能达到预期。
现代国际贸易本质上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互利合作,而非零和博弈。提高关税能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抑制进口需求,理论上可能减少进口额。但如果进口的商品缺乏替代品,关税变化对进口量抑制有限。从短期来看,调节关税或可调节贸易量,但无法解决结构性失衡,且可能引发他国报复。
举个例子,如果中国为苹果公司制造一部iPhone,得向美国政府申报海外生产成本。假设一部iPhone卖100美元,如加征54%关税,苹果除了付给中国工厂100美元,还得再交54美元给美国政府。以前一部iPhone成本100美元,现在直接涨到154美元。
苹果向来按成本翻倍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翻倍卖给消费者。因此,增加关税前的价格链,苹果采购价$100 → 批发价$200 → 零售价$400。
滥加关税后的价格链,苹果采购价$154(含$54关税)→批发价$308 → 零售价$616。
滥加关税后,苹果虽只向美国政府交54美元,消费者却多付了216美元。
iPhone的屏幕、外壳和电子元件主要依赖亚洲工厂。美国的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即便加征关税,从亚洲采购仍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高效。美国没有零部件供应,高关税也难让这项制造业回流。
外贸顺差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产生国际贸易盈余,相当于外汇净流入,被称为外贸顺差。
积极解读:该国的商品和服务受外国欢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赚取更多外汇,外汇储备增加;出口企业扩张,可能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
消极解读:国内消费或投资偏低,生产的产品多数出口。贸易对手国可能施加关税或提高贸易壁垒;本国货币可能升值,外贸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将会减弱。
外贸逆差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产生国际贸易赤字,外汇从这个国家净流出,被称为外贸逆差。
积极解读:该国大量使用外国商品和服务,表明该国消费或需求旺盛。如果进口的是先进设备、技术或关键资源,长期看,可能提高该国技术实力或竞争力。
消极解读:该国产品竞争力较弱,或是进口的成本更低,导致国内产业可能受到冲击;该国支付更多外币购买进口商品,长期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可能贬值。
责编:郭霁瑶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