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下财产和子女抚养权如何确定
作者: 何军虽然同居现象日益普遍,但在我国,同居关系并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同居关系破裂时,涉及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往往成为同居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详细解析同居关系下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解决之道。
同居关系财产分割的确定
案例1:鲍某与郑某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
2000年,鲍某与郑某相识相恋;两年后,他们开始同居生活。同居期间,鲍某全额出资购买了一套房屋,并将房屋产权登记在了郑某名下。后来,两人共同出资(出资额中,鲍某出资占比60%,郑某出资占比40%)经营了一家餐厅。餐厅的日常管理主要由郑某负责,由于郑某经营有方,餐厅生意红火。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2022年,他们决定结束同居关系,但双方对房产和餐厅的归属一直无法达成协议。

在我国,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不同,同居双方不享有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不适用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同居期间获得的财产,原则上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对于能证明为一方个人财产的,归该个人所有;不能证明归于一方的,则视为共同财产处理。
处理同居关系房产分割纠纷时,法院首先要考虑购房款的来源,这对确定房屋产权归属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要考虑产权登记情况。本案中,尽管鲍某全额出资,但产权登记在郑某名下,虽然产权登记并非决定财产归属的唯一因素,但考虑到产权登记的法律效力,法院仍有可能判决房屋归郑某所有,但郑某需支付相应的房屋现值折价款。
分割餐厅时,法院首先要考虑出资比例。本案中,筹建餐厅的出资款中,鲍某占比60%,郑某占比40%,在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餐厅的分割比例应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当然,分割时还要综合考虑经营贡献。虽然鲍某出资较多,但后续餐厅的盈利主要得益于郑某经营有方,所以分割餐厅时,应综合考虑双方对餐厅增值的贡献大小。如果其中一方想继续经营餐厅,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约定餐厅归属经营方,经营方向另一方支付相应补偿款。如果双方都不想继续经营,可以将餐厅整体转让,按照协商比例或法院判决的比例对所得款项进行分配。当然,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友好协商,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可以看到,在处理同居财产分割案件时,证据的收集和提交至关重要。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综合考虑双方在同居期间为共同生活和财产增值所做的贡献,并由此判断财产的归属。因此,当事人应当注意在同居期间保存相关证据,如房产购置合同、银行转账记录、付款凭证等,这些证据可以作为日后支持自己主张的有力工具。
同居关系子女抚养权的确定
案例2:罗某与朱某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案
2012年9月,罗某与朱某在未办理婚姻登记的情况下举行了婚礼。2013年3月,朱某诞下女儿罗小某。2017年4月,罗某和朱某因感情不和选择分居,女儿罗小某跟随朱某生活。分居后,罗某和朱某一直因为女儿抚养权的归属问题争论不休,罗某还拒绝支付抚养费。2019年8月,朱某将罗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将女儿的抚养权判决于她,并要求罗某承担相应的抚养费。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对于同居期间所生子女的抚养权问题,法院将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在处理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案件时,法院始终将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放在首位。该案审理过程中,法院详细考察了罗小某的教育、医疗、日常开销的实际情况以及情感依赖,评估了父母双方的经济负担能力和所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鉴于罗小某长期以来一直与朱某共同生活,并且朱某不仅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还具备一定的教育优势,法院认为罗小某继续与朱某共同生活将更有利于她的成长。同时,虽然罗某的经济负担能力较低,但作为父亲,他有责任和义务为女儿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费用。综合考虑后,法院最终判决罗小某跟随朱某共同生活,罗某每月支付1500元作为女儿的抚养费。该判决体现了法院处理此类案件的审慎态度和对未成年子女利益的高度重视。
对于年满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法院在判决其抚养权问题时,会特别关注并尊重其真实意愿,该规定旨在保障未成年子女的自主权和情感需求。虽然该案审理期间,罗小某未满八周岁,但考虑到她的心智成熟度,法院认为其表达的意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不仅利于维护罗小某的心理健康,也利于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的成长需求。
在我国,同居关系虽然不受法律保护,但同居期间产生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不容忽视。处理这些问题时,同居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建议双方在同居期间购置财产时,尽量保留出资证据,并尽可能签订书面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至于子女抚养问题,双方更应本着对子女负责的态度,共同承担起抚养和教育的责任。
【责任编辑】谌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