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计销售50亿包,三养火鸡面如何撬动全球方便面市场?
作者: 苏苏
公开数据显示,三养食品目前已实现连续8年的业绩增长,其2024年销售额高达1.7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19亿元),同比增长45.02%。在全球方便面市场中,三养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海外市场占比更是不断扩大。2024年公司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75亿元),同比增长65%,达到1.34万亿韩元,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77%。三养食品称,其出口额创历史纪录的增长,归因于火鸡面产品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销量的增长。
当前,全球方便面市场增速普遍放缓,众多品牌面临着增长瓶颈。然而,三养食品却能逆势突围,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与行业整体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经典火鸡面系列全球累计销售50亿包的企业,三养食品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面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辣味方便面代名词的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发展策略?
差异化的生存法则:从味精工厂到方便面赛道
三养食品创立于1961年,最初是三养制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调味料等业务。
彼时的韩国食品行业还未迎来速食产品的蓬勃发展阶段。创始人全仲润在日本目睹了方便面在当地的火爆场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消费者食用方便面的身影,这一市场需求旺盛的食用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他。
在深入调研日本方便面市场的运作模式、消费者偏好后,全仲润怀揣着开拓韩国本土方便面市场的梦想,毅然决然地回到韩国,决心创立三养食品公司,填补国内方便面的市场空白,为韩国民众带来全新的饮食选择,就此拉开了韩国方便面产业发展的大幕。
1963年,承载着全仲润期望的韩国首款方便面“三养拉面”正式问世。在推广初期,三养食品精准定位,采用亲民的定价策略,充分考虑当时韩国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让三养拉面成为家家户户都能消费得起的速食产品。
随着三养拉面在市场上的销量稳步增长,三养食品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同时,在商业多元化浪潮的影响下,三养积极涉足电子领域,投资建设电子生产车间,试图在电子行业分得一杯羹。
然而,由于电子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竞争激烈,三养在电子领域的发展未能达到“成为核心支柱产业”的预期目标。但这段探索经历,让三养积累了宝贵的跨行业管理经验、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后续品牌在食品领域的深耕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2012年,三养终于凭借火鸡面的多维度创新实现全球爆红。
当时,全球饮食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辣味食品的需求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在欧美国家,辣味薯片、辣味鸡翅等产品销量大增;在亚洲其他国家,辣味火锅、辣味小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三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潮流趋势,果断将火鸡面定位为“极致辣味体验”的速食产品。它独特的口味不仅能刺激人的味蕾,还能给人带来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高度契合Z世代消费者追求新奇、刺激的成瘾性需求。
与此同时,韩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为火鸡面提供了绝佳的传播契机。类似防弹少年团(BTS)和Blackpink等韩流明星,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广泛的粉丝基础,在社交平台和各类综艺节目中频繁食用火鸡面。
据悉,三养火鸡面通过在YouTube上开启的“火鸡面挑战赛”,许多人在“不喝水和饮料降温的情况下最快吃完火鸡面”的挑战中被辣到流泪却乐此不疲。这种“自虐式体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极致辣味的追求,还让他们在品尝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刺激。
借助吃播博主的影响力与社交媒体UGC(用户生成内容)的裂变,网友们纷纷上传自己挑战火鸡面的视频,使用特定的话题标签形成了病毒式传播效应。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三养火鸡面的影响力,让其品牌形象迅速深入人心,并从韩国本土迅速走向全球,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食品。
中国市场的增长飞轮:从爆品到生态的构建
火鸡面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成为三养食品全球化战略的关键驱动力。
三养首先聚焦亚洲市场,以日本为突破口,因为日本的食品市场成熟且对速食产品接受度高。2019年,三养在日本设立销售子公司,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追求精致、注重口味细节的特点,对火鸡面的包装进行精致化设计。针对日本消费者不太喜爱吃辣的特点,三养通过社交网络(SNS)传播各类火鸡面吃法的视频,成功打开日本市场。

在中国市场,三养与当地知名经销商紧密合作,借助其成熟的销售网络迅速铺货。据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2024年11—12月报道,中国市场销售额占三养全球总出口额的30%,成为其重要增长极。
不仅如此,三养又将目光投向美国、印尼、瑞典、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特点,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实现海外市场的全面布局。其中,印尼作为世界第二大拉面消费国,为三养食品贡献了超过30%的海外销售额,是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柱。
基于火鸡面的爆款效应和消费者对其口味的喜爱,三养食品开启多元化产品线拓展。
在原有火鸡面的基础上,三养除推出芝士味、咖喱味、奶油味等多种口味的传统泡面外,还推出火鸡面干脆面、炸酱面杯面等便捷零食与速食产品。此外,三养还从零食领域出发,借火鸡面热度推出辣味干脆面、火鸡面味薯片等产品,在烹饪配料方面研发火鸡面口味的酱料。
同时,三养涉足乳制品领域,从饮食搭配的角度出发,缓解辣味对肠胃的刺激,形成完整的饮食搭配闭环,进一步提升品牌在食品领域的综合影响力。
以中国市场为例,2016年,三养食品以经销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2021年在中国正式成立总部。2023年,三养食品推出韩式甜辣炸鸡火鸡面,精准契合中国消费者对甜辣炸鸡风味的喜好,短短20天销量突破10万包。
2024年,三养不仅推出泰式咖喱蟹味火鸡面,还打造出弹谷意面系列、MEP汤面系列等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多元口味和健康、便捷食品的需求。
中国市场作为一个庞大且竞争激烈的存在,任何品牌想要出圈,几乎都会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品牌跨界联名:通过整合各方品牌优势,能够快速突破原有市场边界,触达更多元化的消费者群体。
仅在2024年,三养食品就分别和袁记云饺、伊利、乐乐茶、桂桂茶、七分甜、CHARLIE’S粉红汉堡等知名品牌进行联名活动。其中,三养食品与袁记云饺推出的火辣云吞拌面,将三养火辣酱与云吞拌面结合,开售一周即销量破万份,单店单日销量超100份。
而三养与各大奶茶店的联名,则让速食面与奶茶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产品,联名却能制造新鲜感,吸引消费者关注,从而提升双方品牌曝光度与热度。
2024年年底,三养食品宣布将出资201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在中国浙江嘉兴建厂,还规划了6条生产线,预计2027年1月完工。
可见,三养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与传统巨头的错位战争:对抗康师傅、统一、日清等的战术
事实上,三养食品作为后来居上者,面临着与诸多传统巨头的激烈竞争。
农心作为韩国方便面市场的传统强者,在传统辛拉面领域占据着稳固的市场地位。三养深知和它正面竞争难以突围,于是另辟蹊径,避开农心的优势领域,聚焦于极致细分市场。
借火鸡面等特色辣味产品,三养以独特的甜辣口味和强烈的味觉冲击,精准切割出年轻客群。这一群体追求个性、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辣味食品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和偏好。三养通过满足这部分细分客群的需求,成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品牌特色,与农心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
面对康师傅、统一在中国市场以及日清在日本市场的深厚根基和广泛影响力,三养采用高端定价策略,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通过强调产品的独特性、维持较高的价格定位,三养不仅避开了与康师傅、统一、日清在中低端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还成功营造出高端、优质的品牌调性,吸引了那些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追求品质与独特消费体验的消费者,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三养将品牌与韩国文化的软实力紧密结合。
K-pop(韩国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时尚、活力的文化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三养通过赞助K-pop演唱会、推出与K-pop偶像相关的联名产品、在广告宣传中融入K-pop元素等方式,将品牌与韩国文化的软实力紧密结合。
这种文化输出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为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购买三养产品时,不仅是在选择一款食品,更是在体验韩国文化,从而使品牌在与康师傅、日清等传统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马上赢数据显示,在中国方便速食CR5(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比变动中,除了2024年第三季度,三养食品在其他季度都有一定的增长。
“三养火鸡面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营销策略,以并不算大众的产品快速完成销售规模增长,并在CR5中站稳了脚跟。”
新消费时代的生存法则:小众需求破圈的三个关键要素
在新消费时代,三养食品的成功揭示了小众需求破圈的三个关键要素。
首先,极致体验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石。
三养火鸡面以突破常规的辣度和独特的甜辣复合味型,区别于传统方便面的平淡口感,为消费者带来强烈且新奇的味觉冲击,满足了消费者对独特体验的追求。
这种极致体验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还延伸至食用过程,如“自虐式”吃辣挑战,让消费者沉浸其中。
其次,社交货币的打造是让产品从小众需求走向大众的助推器。
除了通过借助“火鸡面挑战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辣味社交圈”,三养还通过推出限量版包装、独特节日限定口味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分享的社交话题。
这些具有稀缺性和话题性的产品,激发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创作并分享内容,成为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个性与品位的独特“货币”。
最后,文化赋能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价值。
三养将“辣”文化与青年文化相融合,使火鸡面承载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勇于挑战的文化内涵。消费者购买火鸡面,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表达自我价值观,融入特定文化群体。
不仅如此,三养食品的全球化进程还体现出了从“产品出海”到“文化标准输出”的升级逻辑。
K-pop热潮的助力,不仅让消费者接受了三养食品,更传播了韩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与消费理念,逐渐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关于辣味食品的文化认知与标准。这种从单纯产品输出到文化标准输出的升级,提升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美誉度,使三养在国际市场上构筑起更高层次的竞争壁垒,实现品牌全球化的深度发展。
通过这三个关键要素的协同作用,三养成功将小众的辣味需求转化为大众市场的消费热潮。
辣味经济背后的世代更迭:三养是否过度依赖单一爆品?
三养食品的崛起,本质上是对消费需求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的结果,成功将方便面从传统的“饱腹刚需”转变为“情绪消费品”。
整点消费发布的数据显示,作为三养食品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火鸡面占比接近八成。这不免令人感到担忧,过度依赖单一爆品使得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一旦火鸡面的市场需求出现波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不仅如此,随着三养火鸡面的成功,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模仿者,类似印尼Indomie超辣系列等这些新兴品牌的竞争,可能会抢占三养的市场份额,对其品牌发展构成威胁。
在健康饮食浪潮下,方便面作为传统的高盐、高热量食品,面临着品类天花板的限制。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极致辣味的方便面整体市场规模增长受限。
三养的发展历程如同新消费时代的一个缩影,不仅展现了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实现品牌崛起的可能,也揭示了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未来,三养能否持续引领辣味方便面市场,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优势,仍值得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一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