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淖中开出的一朵冷香之花
作者: 黄绮芸“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其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薛宝钗不仅容貌丰美,举止娴雅,而且博学多才,近乎完美,受到作品内外的一致好评。但其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一个没落世家,犹如在一片腐朽没落的泥淖中开出的一朵冷香之花,让人见之犹怜。由此,薛宝钗注定不能摆脱其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所云的独守空闺、处境冷清的爱情悲剧命运。一部《红楼梦》,读罢泪沾襟。
薛宝钗出生在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薛家是显赫的官宦世家,在户部挂名行商的皇商巨贾,家资巨万。护官符中“珍珠如土金如铁”正是形容薛家的富贵。她随母亲薛姨妈、兄长薛蟠进京,原为待选宫中才人赞善之职,同时因薛蟠需处理账务、支取薪资等事务,加之薛姨妈有意探亲,故举家赴京。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由于贾母和王夫人的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便以亲戚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自此,这就开启了她和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她的悲剧命运。
薛宝钗容貌丰美,正如书中所言:“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不仅在外表上如牡丹般国色天香,才华上更是担得起“艳冠群芳”四个字。薛家本是书香之家,身为贵族官僚家庭的大家闺秀,加上父亲的宠爱,薛宝钗也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从小便博览群书。她能解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究竟妙在何处,还能用六祖惠能的故事解释为何添上“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更香迷》《咏白海棠》《螃蟹咏》也均出自她之手。她还具备很强的管理才能。因父亲早逝,她小小年纪便挑起家里的重担,帮助薛姨妈打理家务。身处皇商巨贾之家,薛宝钗的能力和见识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因此,在王熙凤生病时,薛宝钗能够顺利接过王夫人的委托,用心地管理大观园。在面对贾探春只“抓”不“放”的改革方案时,薛宝钗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考虑可谓是翔实与周全。
薛宝钗世事洞明,处世圆滑,而她性格中的温柔善良为这冰冷的理性“洞明”增添了温暖的底色。生日宴上,她知晓如何使贾母的心情愉悦;她还主动提出代替史湘云,帮助袭人完成工作;她主动帮助邢岫烟把当掉的衣服赎回来,一并抹了原先的账;对待下人,她一视同仁,即使像赵姨娘这样人品不正且被人瞧不起的人,她也给了赵姨娘应有的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看似完美的薛宝钗,殊不知也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薛家从开篇之时就不及从前辉煌了。薛宝钗好心好意劝哥哥薛蟠,可那烂泥扶不上墙的哥哥还要落井下石。因此,薛家要想东山再起有一个很直接的方式就是联姻。薛姨妈让薛宝钗先是住进大观园,后又为金玉良缘造势。薛宝钗自己也有一茬没一茬地经常提及金玉良缘,有空就往贾宝玉那里跑,费尽心思地经营这原本应该纯洁的关系。
总而言之,薛宝钗是个极其丰富的人物,成熟圆润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坚毅温暖的心,即使她为家族完全压制自己的“情”,但这个人物也足够“动人”,虽冷犹香。作为才华横溢的世家闺秀,她本应该享受生活、无忧无虑,却背负着家族命运,最终做到牺牲自己达到“无情”的地步。在被时代法则与命运的裹挟下,薛宝钗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注定的悲剧结局。“生命僵死之处,必有法则堆积。”封建礼教对那个时代的民众特别是女性,施加了沉重的精神压迫与束缚。无论是大观园中的薛宝钗、林黛玉等女子,还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其他民众,又有谁能摆脱时代注定的命运?薛宝钗,犹如在一片臭气熏天的泥淖中开出的一朵冷香之花,其悲剧命运无不令人扼腕叹息!